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热映 |《无问西东》彩蛋控福音(下)电影这些画面你都看懂了吗?

文章来源:固安信息港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09 20:15:15
四个时空,五位主演,百年近代史,影片本身格局之宏大可能会让一部分观众望而却步,然而看似宏大之主题,但《无问西东》却从细微处入手,用大量细节筑百年风骨,看片“手机党”即使错过其中之一,恐怕都会对电影的表达产生疑虑。本文就试图整理片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然而却令人“心碎”的细节。
 
11.咸菜与喝水的饭缸:60年代许老师与师母的戏份,那种特殊年代的“消逝爱情”,也引发很多唏嘘,两个人的“过招”看似天雷地火,其中的细节其实让人心酸,师母让许老师“把饭都吃光”,自己却就着咸菜粒,倒上一碗温水喝下,在那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一家人的粮票是最珍贵的,师母把饭都留给许老师这种感情,相信当下的年轻人很难产生共鸣,却极度真实,而许老师在自己的杯子和碗都被打碎后,依旧不用老婆的碗喝水,换上了饭缸,这一幕曾引发部分观众笑场,但更多的成熟观众,却品尽人情心酸。
 
12.陈鹏来北京上学:不过,也有观众提问——陈鹏作为一个生在云南战火中的孤儿,长大后怎么来北京读书的呢?实际上,之所以黄晓明饰演的陈鹏可以来北京上学,是因为当年一件很有名的事,那就是华罗庚数学竞赛,当年赢得竞赛的学生,可以得到机会来北京读书,要知道全国只有十个名额,看来从小就精钻数理化的陈鹏,就是这样来到北京“振华中学”,与王敏佳、李想成为同学的。
 
13.和尚的灯笼:30年代,敌机来袭,一些观众或许看到和尚挂红色灯笼一幕感到不解,其实这也有史实可寻,网友金七言就在知乎上回答:“有挂红球的地点其实在五华山,五华山是昆明制高点,登高瞭远绝佳,当日军来空袭时,挂红球相当于发信号,而五华山附近有寺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有和尚挂红球这一画面,”这样的场景,其实在汪曾祺的文字里也曾有记录,而这一幕则体现出僧人悲天悯人的精神。
 
14.沈光耀的“神奇”航线:王力宏饰演的沈光耀为孤儿们投食一幕,引发很多人的泪点,然而也有观众提出疑问:为什么他总是可以“偷着”把飞机开出来,且飞行同一趟航线给孩子们抛食物?实际上,沈光耀除了需要做侦察任务,也需要试飞,但要求必然是不能采取相同的路线回到营地,避免被敌人偷袭,然而他却选择每次飞相同的路线,投食给孩子,也因此被上司惩罚,质疑他为何重复飞行“求死”路线。
 
15.“古怪”的歌曲:相对于那首广为人知的《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片中还出现了一首听起来很像歌剧的歌曲,有很多观众觉得这首歌曲的出现有些“古怪”,好吧,这只能怪看片手机党们“太认真”了,这首福音歌曲在片中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60年代陈鹏带王敏佳回到云南避难,由村民们合唱,唱的很专业很认真,镜头再闪回,则是30年代遭遇轰炸的孤儿们,在一位断腿传教士的带领下,高唱福音,传教士的出现绝非突兀,在那个年代也是有史料记载的,而彼时孩子们对这首歌曲还没那么熟悉,虽然唱的磕磕绊绊,但却非常直接的解释了60年代的成年村民们,为何会唱这些福音歌曲了。
 
16.猫馆长的现身:这个细节有些让人心酸,影片在清华大学首映时,当学生们看到张震在清华校园,与章泽天撸猫一幕时,发出了震震惊呼,请放心,他们绝不是因为章泽天的出场,反而是因为那只猫,片中出现的那只猫,正是名满清华的“猫馆长”,它原本只是一只流浪猫,被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长收养后,多年来一直陪伴无数学生读书,因此被誉为“猫馆长”,影片这一幕拍摄于2012年,电影杀青没多久,“猫馆长”就永远的离开了学生,所以当它再度出现在大银幕时,可想而知学子们的感慨。
 
17.大师取名字:这个细节无疑是全片最具讽刺意味的一幕,看着张果果勾掉“妲”、“妖”、“婊”等字,哄笑的观众们不难体会:逝去的黄金时代,那些卓绝的大师们,与当下所谓的“大师”,真的完全无法同日而语。
 
18.沈母的素服:米雪饰演的沈母,虽然只有两大场戏,但撑起全片母爱爆棚之气场。有细心观众指出:“双胞胎去报信时,母亲穿的是素服,彼时不知光耀死讯,堂前也未见沈父,结合之前所说之病重,素服该是为沈父所穿,”再结合沈家“三代五将”的匾,该观众不得不直言:“我为什么会在一部二刷的电影看到结尾时哭崩?第一次没注意到的细节,第二次简直心碎。”
 
19.胸针与鲜血:很多观众对陈鹏送给王敏佳的礼物情有独钟,认为皆浪漫到骨髓,尤其是那个五色花一般的胸针,然而临近片尾的一幕蒙太奇中,眼尖的观众可以发觉,当陈鹏看到王敏佳与李想“牵手”那一幕默默走开后,他摊开手里的五色胸针,胸针下边隐隐出现的则是陈鹏的鲜血。
 
20.讲述者张震:对于部分观众,张震的现代戏份因为少了那些“生离死别”的激烈情绪,让人看不过瘾,但因为《无问西东》还是拍给当下人们看的,是献给“每个珍贵的你”的礼物,也因为我们所面对的也是当代的问题,所以影片自然由张震来担当“讲述者”,导演李芳芳在北京路演现场就表示:“这部电影始于张震对婴儿的问话,也结束于张震对婴儿的寄语祝愿,”可见由他这样一个寻找到内心真实的现代人来做全片的总结,是合情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