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系列报道之五:解读工业时代的新媒体变革

文章来源:固安信息港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09 19:25:36
尊敬的张总工程师、朱会长、尤院士和各位领导同志们,很荣幸参加第三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在此向中国的工业文化致敬,向中国工业文化的践行者致敬。刚才几位领导的演讲很精彩,如果用大数据办法搜索关键词,可能“新时代”是其中一个,我这里有一首歌曲《新时代》的MV,请大家观看。
 
这首歌其实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解读。播放这首MV就是向各位汇报,我们现在新闻作品的探索已经走到哪个阶段了。可能在大家的印象里,新闻工作者还是黄卷青灯的工作状态,其实我们早已经走过铅与火,光与电,进入了“数与网”的时代。而我们在创作一个新作品的时候,它的制作场景和创意场景如同在拍一部大片,刚才与陕文投集团董事长王勇同志交流的时候,我对他既身怀敬意,又觉得我们有契合点,就是我们也是像创作大片一样来创作新的作品。所以新媒体也是有文化的,新媒体和工业文化都属于创意文化产业的一部分,也同属于中国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一个部分想跟大家汇报的就是新媒体还可以为中国的文化,工业文化做的更多。我们的新媒体作品的研发,是在新华社社长、党组书记蔡名照同志和何平总编辑的领导下、在主管社领导刘思扬同志指挥下完成的。这一个作品在全网在传播量已经达到12亿,其实这都是有据为证,我们报告的时候光打印数据的证据,就已经非常厚了。因为它是音乐作品是可以单曲循环播放的。如果说我们一块来创作的话,可以创作更多跨界的作品。
 
还有一点,我们还可以为优秀工业文化作品提供全网传播的渠道和移动互联网接口。实际上无论你是哪一种文化的门类,在新的时代,在新媒体时代如果不接入移动互联网,就有被颠覆,被边缘化的风险。那我们能提供哪些呢?简单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新华社微信公众号,新华社的微信公众号曾创下单篇一千多万阅读量,是主流媒体微信公众号的第一大号。可能不少人知道,新华社微信公号首创的“刚刚体”,就是国家通讯社的核心优势接入移动互联网的一个生动例证。国家通讯社,代表国家发表新闻,可能会有一个时间差,就是我们比别人知道得更早。当时沙特王储刚刚被废那条,就这么一个短短的简讯,全网超过一千多万人阅读了这个消息。另外,新华社客户端目前的下载量,已突破2.7亿。
 
最后在这个伟大新时代,在这个新媒体时代,我愿与在座的各位同梦同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