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镇是重庆铜梁区的一座古镇,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史志记载,北宋时期,铜梁县治在东流溪坝时,安居镇为铜梁县辖十二镇之一,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划铜梁、遂宁两县的一部分设置安居县,安居镇曾经是安居县的县城。因而,一个小镇的街道也就有了传统县城街道,街名也分的很清楚,如会龙街、火神庙街、大南街等。老街依山势向上蜿蜒,狭窄弯曲,拾级而上,青石铺路,古色古香。古镇最具特色的古建筑集中在城隍庙、引凤门、后河沟、会龙桥、火神庙街、文庙至万寿宫一线。
安居镇天后宫
安居镇古风犹存 “九宫十八庙”保存完整
安居镇曾有中国古镇保存最完整的“九宫十八庙”——传播道教文化的有万寿宫、建于明代的玄天宫、以及上、下紫云宫、紫桐宫、文昌宫、帝王宫、天后宫、南华宫、明朝修建的城隍庙,康熙年间修建的武庙,嘉庆年间修建的川主庙,还有不同朝代修建的东岳庙、火神庙、药王庙、龙王庙、桓侯庙、禹王庙、奎阁庙、上、下王爷庙、;还有弘扬儒家文化的文庙;代表佛教风格的有波仑寺,龙兴寺、赛龙兴寺、雷祖庙、古佛庙等等。
古镇内景
古镇的旧屋老宅还有不少,大都因地势而建,纵向为街、横向为巷,平地为民宅,山地为庙观。
古镇有保存完好的明代城墙、城门,据光绪元年(1875年)《铜梁县志》记载有美妙绝伦的“安居八景”——“化龙钟秀”、“飞鳯毓灵”、“玻仑捧月”、“石马呈祥”、“琼花献瑞”、“紫极烟霞”、“关溅流杯”、“圣水晚眺”。现在还能找到残留下唐代诗人韩愈的“鸢飞鱼跃”和宋代书法家米芾的“第一山”的石刻,中国著名古代的爱情悲剧“碧玉簪”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古镇依然保存有清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各省移民为同乡联谊所建的湖广会馆、福建会馆、江西会馆、广东会馆等。
湖广会馆
安居城隍庙建筑精美 道教文化源远流长
古镇曾经作为县城,自然也就建有守护城池的城隍庙。
城隍,起源于古代对水庸神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早在周朝,每年收获之后,人们都要腊祭八神,其中第七神就是水庸神,水即隍,庸即城,水庸神即城隍神。自东汉末年三国始,民间就有了城隍祠,唐朝时,信仰城隍已相当普遍,许多文人雅士,如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人都撰有祭祀城隍的诗文。到了宋朝,祭祀城隍被列为国家祀典。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加封天下城隍,并严格规定了城隍的等级,共分为都、府、州、县四级,于是全国各地的城隍庙如雨后春笋般修了起来。朱元璋说“联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
城隍在民间被视为城市的守护神,守护城池。在道教的神仙体系中为剪除凶恶、保国护邦之神,主管生人亡灵、奖善罚恶、生死祸福和增进幸福利益,并领治亡魂等。
铜梁安居古镇城隍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七年(1481),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知县唐运生重修,明末被焚,清乾隆十年(1745)僧一川募资重建,清道光六年(1826)巡检沈庆安率众补修。
庙内奉祀
安居城隍庙道观依山而建,为“三合头”构造,中间合檐,两边飞角精雕细镂,十分美妙。主祀城隍神,品级为县城隍,封“显佑伯”,配奉有判官、诸司、范谢将军等。城隍主殿左殿供奉祀有财神赵公明、文昌帝君、药王孙真人,右殿奉祀的是慈航真人和注生娘娘,又称“送子娘娘”,以及王母娘娘。出右殿拾级而上,是恢复重建的真武殿,奉祀的是真武大帝。在真武殿前还有正待恢复重建的玉皇阁,在这里登高一望,安居古镇全景尽收眼底。
铜梁区道教协会办公地
安居城隍庙道观是一座道教宫观,2012年经铜梁县政府民宗局批准,正式开放成为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为道教全真龙门派道观。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民宗委副主任、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亲笔为安居城隍庙道观题写了匾额。2015年元月八日,铜梁区道教协会正式成立,道协办公地点就设在安居城隍庙道观内。
道教在安居古镇自古就源远流长。古镇著名的“九宫十八庙”中的“九宫”——万寿宫、玄天宫、紫桐宫、文昌宫、帝王宫、天后宫、南华宫,以及上、下紫云宫,“十八庙”中的城隍庙、川主庙、东岳庙、火神庙、药王庙、龙王庙、桓侯庙、禹王庙、奎阁庙、以及上、下王爷庙等曾经都是奉祀道教神明、祖师的宫观。道教这一中华传统宗教始终与古镇居民的生活融为一体,至今都服务于这里的居民。如城隍庙,每月初一、十五,都有数百名信众来烧香、吃斋饭,每年五月的城隍爷圣诞,十里八乡的信众都赶到这里来赶庙会,2012年还首次举办了隆重的“城隍出巡”活动,并以此成为安居古镇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每年的五月初十举办一次。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