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砚
陈国源
陈国源,1939年10月生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宣传部理论研究室师职研究员。藏砚30年,共收藏中华名砚400余方。被中国收藏家协会授予“资深收藏家”称号。系中国收藏家协会文房之宝收藏委员会主任、中国砚研究会终身顾问、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顾问。
印象中的陈国源,身着戎装,精神抖擞。眼前的他,虽已年逾古稀,却清癯健朗。只是堆在嘴角那发自肺腑的笑容,从未变过。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陈国源则认为,以砚为镜,可以悟人生。
举债买砚陋室藏娇
陈国源的家里摆满了形制各异的精美砚台,兰亭古韵砚、国色天香砚、清泉映月砚、西园雅集砚、圭璋福寿砚、笑破红尘砚……可谓一砚一世界,一景一奇观。用他自己的话说:“宇宙奇观,尽在砚中。”
1985年,陈国源开始收藏中华四大名砚,他偏重端砚和歙砚,且必须是名坑的砚石。因此,他的收藏不乏精品、珍品和绝品。其中最奇、名气最大的当数镇斋藏品“星湖春晓砚”,此砚1978年雕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黎铿的代表作,驰名砚界。曾有日本艺术家欲以高价收藏,被相关部门领导婉拒,后被国家以1.5万元购藏。1991年,陈国源在工艺美术馆再次见到“星湖春晓砚”时,标价已是5万元。而当年任军队团职干部的他,月薪仅四五百元。
为购藏此砚,陈国源萌发了即使倾家荡产也要“陋室藏娇”的决心。他带着全部积蓄和借来的数万元,遂了平生之愿,兴高采烈地把它抱回家。“我为得石友,万金何足惜,艰苦两年还完债务,而终生受乐……”
生活中的陈国源并不讲究,他衣着朴素,物质要求不高,唯一的嗜好就是藏砚,甚至举债买砚。陈国源对于砚台艺术收藏的标准,用“挑剔”来形容或许并不过分。此外,他对砚的理论研究造诣颇深,于全国专业性刊物上发表学术性文章50余篇,并出版专著《砚林集胜:星湖春晓砚斋珍藏当今中华名砚录》,被藏友誉为“学者型收藏家”。他认为收藏中华名砚不易,而要在千百年来已形成的砚学上突破,就更难了。近期,他编著的新书《砚台收藏指南》(全四册)又问世了,书中洋洋数十万字,再配上千余幅精美砚台照片,图文并茂,汇集了陈国源30年来藏砚、学砚的经验和体会,可谓一部砚学大观。
陈国源将收藏家分为四种类型:收藏型、鉴赏型、学者型、弘扬型,面对“学者型收藏家”的称谓,陈国源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古往今来,但凡有思想的人都会给自己设定一个人生目标。陈国源心中就伫立着一座金字塔,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从喜欢到收藏,再由鉴定到欣赏,最后从研究到感悟。“作为收藏家来讲,你可以是任意一种类型,也可以是综合型的,就看你的目标有多宏大,攀登金字塔的高度有多高。”
1996年8月,陈国源在北京故宫东隅皇史宬内名砚斋举办了首次个人名砚藏品展,著名文物鉴定家、书法家启功先生为其命笔“砚林集胜”,并题写“星湖春晓砚斋”斋名。陈国源自称难以抵抗砚台的艺术魅力,见到一方好砚就想收入囊中。如今,他已藏有中华名砚400余方。
与很多收藏家一样,陈国源的收藏之路走得也并不平坦,遇有好砚往往需要倾尽家财或者与卖方协商,分期还款。为了买砚,他常常还完旧债,又添新债。“收藏家是捧着金饭碗要饭的人。”陈国源常以此自喻。搞收藏,就要吃尽天下之苦,只有那些反复尝遍了酸甜苦辣咸的藏砚家,才真正懂得“‘五味’俱全,美在其中;‘五味’之后,其乐无穷”的道理。陈国源认为,这是每个藏砚家成长的必由之路。物质享受总有“腻了”的时候,精神享受却不同,一曲《高山流水》能让人百听不厌,面对收藏得来的砚台,陈国源反而有“散尽万金求名砚,两袖清风乐逍遥”之感。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首席专家张淑芬评价:陈国源痴迷砚文化艺术及砚文化内涵,视树人品、求精品、藏名人珍品为成功的收藏人生;他不贪贵、不贪大、不贪古,用平和的心境藏砚,为广大砚友树立了德行和榜样。
悟砚之魂圆梦揽胜
“收藏首先要加强品德修养。因为藏品的魅力有限,而人品的魅力却是无穷尽的;其次,收藏还需要有自己的风格,切忌人云亦云,人藏亦藏;再者,收藏亦要敢于碰硬,知难而进,敢于打硬仗,啃硬骨头。”陈国源认为,藏砚家只想拥有名砚,充其量只是一个名砚保管员。只有研究它,感悟它,弘扬它,才是一个藏砚家追求的目标。
陈国源曾在“百砚铭”中写道:“品砚可励志。砚石不附人仰俯,不随俗浮沉,不会春荣冬枯,也不似朝花夕殒,人们在品砚中悟石,也悟道,悟石德而养性,通石理而奋进。”不仅仅收藏砚台,陈国源还痴迷砚中铭文,以此明志。“高风亮节砚”上面的铭文:“爱国主义,余之军魂;兴砚文化,余之砚魂。朝霞映军魂,夕阳染砚魂;军魂,砚魂,实乃中华之魂。余为之追求、奋斗,终生不渝。”恰恰印证了陈国源自己的平生写照。
砚铭,是砚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是文学、书法、金石与砚雕艺术相结合的产物,还是研究砚的历史、收藏者的文化信息,石质、石品和风格的宝贵资料,也是鉴赏砚台艺术的重要内容。
“有志者终生与追求、享受为伴。追求是攀登,是进取;享受是境界,是巅峰。”陈国源以为,藏砚家孜孜以求,攀登座座高峰,才真领略心旷神怡之境界,享受到无限风光在险峰之乐趣。所以,“坚持”是他从藏砚生涯、从砚台的品质中得出的结论。玩砚,是一种美的享受,让人赏心悦目。“砚石虽无金珠宝玉之贵,却有琴棋书画之雅,让你享受到无声之音乐、彩色之诗篇的情趣。”
藏砚、玩砚、悟砚30年,陈国源将砚台看作自己的良师益友,淡泊名利,修身养性。如今他已迈进古稀之列,让他倍感欣慰的是自己在弘扬中华砚文化的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坚持己见,为自己的人生又“镀了层金”。“老有所为,才称得上晚年之福。”
古砚讲真新砚讲精
古人云:“论文房四宝者,必云笔墨纸砚……唯笔不能耐久,所谓老不中书,纸置久则酥脆,难于使用,墨陈则失去胶性,而易于散碎,均难久蓄。唯砚性质坚固,传万世而不朽,历劫而如常,故砚之留千古而永存者。”
“陈国源是砚界公认的京城收藏现代砚第一人,闻名遐迩,收藏丰富,品类齐全,研究资深,多次举办展览,著书立说。”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天津市博物馆研究员蔡鸿茹如是说。
虽然被砚界公认为京城收藏现代砚第一人,但于陈国源而言,古砚讲真,新砚讲精;古真新精,皆为珍品。砚的发展历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体现在实用和观赏上。经过演变,砚的发展史由纯实用,过渡到实用与观赏相结合,又发展到实用与观赏并重,到了现代又以欣赏、收藏为主与实用相结合。“实用是古砚最突出的特点和最重要的价值,也是其灵魂所在。古砚将中华五千年的历史记载并传承下来,开创了东方最具魅力的书法与绘画艺术,造就与培养了很多政治家、艺术家、文学家。另外,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为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古砚功不可没。”
而他之所以将收藏定位为“现代砚”,是因为现代砚比古砚更好鉴别、更易观赏。“古砚经过千百年的流传,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但古砚中的精品、珍品寥若晨星,而且很难鉴别。比如年代要通过包浆来判断,石质则因古人使用时遗留的余墨而难以辨别。另外,名家藏砚的考证比较艰难。所以很多人对古砚收藏望而却步。而对现代砚,就没有诸多顾虑。”
中华名砚的观赏性兼具人工雕刻之精美、自然形成之秀美。“藏砚家如果只讲实用性,而忽视观赏性,在观赏性中只看到人工之雕刻,而不见天赋之景观,就未免一叶障目。”在陈国源看来,发现、享受鬼斧神工之美,正是观赏砚的最高艺术境界,也是砚之神奇魅力所在。
在砚雕界,随着中华名砚收藏热的兴起,国家非常重视传统工艺的发展与艺术人才的培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人才辈出,其文化水准、艺术修养也很高。从形制式样、题材创作再到雕刻技艺,无不融会贯通历史、文学、绘画、金石于制作中。“现在的砚雕家可谓如虎添翼,将雕刻出更精湛、如诗如画的砚台精品。”而陈国源,会终生不渝地沿着“砚林集胜”的藏砚生涯而奋斗不已。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