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 > 美文共赏 > 正文

中华风:海涛《一盏清茗文思开》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7-05-16 18:43:11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就十分喜欢喝茶。因为茶能提神益,能激发人的激情和灵感。
  早在汉代,中国文人就将茶当作长生不老的仙药。西汉的壶居士《食忌》中说:“苦茶,久食羽化。”随着饮茶的普及,唐代时,茶已成为最受欢迎的待客、敬客、留客的高雅之物。颜真卿《喜夜啜茶联句》云:“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清言。”描写文人相聚时以茶助清谈的生活。杜牧《寒夜》诗云:“寒夜客来茶当酒,竹汤沸水初红。”表现文人待客时点起茶炉,在红色的火焰旁大家围坐在一起,在寒夜中饱啜醇香的热茶,这种儒雅的风习至今仍令人神往。中唐以后,还出现了一种文人社交聚会的活动叫“茶宴”,又称茶会、茗社。茶宴出自佛院,后流传到民间,文人雅士们纷纷仿效。
  宋代苏轼《记梦二首》中描写了中国古代文人聚会喝茶的情景,他们自己动手,用自己天性中特有的对美的精微追求和把生活艺术化的情趣,使整个煮茶过程充满生机和美感。“大哉天宇内,植物知几族?灵品独标奇,迥超凡草木。”他的《寄周安孺茶》一诗洋洋120行,将一部茶史入诗写得气势非凡,令人喝彩。
  在近代文人中,林语堂是个茶道高手,他的“三泡”说,风趣幽默,道尽茶道与人道的奥妙,被广为流传。他说,“严格地论起来,茶在第二泡时为最妙。第一泡譬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第二泡为年龄恰当的十六岁女郎,而第三泡则是少妇了。”林语堂果然是个生活幽默大师,令人佩服。他还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真是精辟之极。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鲁迅先生爱喝茶,有一次买了二两好茶叶,回家泡了一壶,怕它冷得快,用棉袄包起来,不料郑重其事喝的时候,味道竟和他一向喝着的粗茶差不多,颜色也很重浊。鲁迅在《喝茶》中写道:“我知道这是自己错误了,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鲁迅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的感觉。
  老舍先生一生嗜好喝茶。他生前有个习惯,就是边饮茶边写作,一日三换茶,泡得浓浓的。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无论是在重庆北碚或北京,他写作时饮茶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过,创作与饮茶成为老舍先生密不可分的一种生活方式。他在《多鼠斋杂谈》中写道:“我是地道中国人,咖啡、可可、啤酒、皆非所喜,而独喜茶。”“有一杯好茶,我便能万物静观皆自得。”老舍以清茶为伴,文思泉涌,难怪能创作出《茶馆》那样不朽的名篇。
  当代作家汪曾祺是文坛上有名的茶客,他写过一篇《泡茶馆》,完全凭记忆追怀抗战期间昆明西南联大校门口的一系列茶馆,及其布置风格的区别,他以深深的感激作为结尾:“泡茶馆可以接触社会。我对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生活都会发生兴趣,都想了解了解,跟泡茶馆有一定关系。如果我现在还算一个写小说的人,那么我这个小说家是在昆明的茶馆里泡出来的。”
  贾平凹先生不仅痴爱手上一杯茶,对茶的感悟也很独到,他说:吃茶是大有名堂的,和尚吃茶是一种禅,道士吃茶是一种道,知识分子吃茶是一种文化。所以,吃茶是品格的表现,是情操的表现,是在混浊世事中的清醒的表现。
 

 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林清玄对茶的论述也极有情趣:我时常一个人坐着喝茶,同一泡茶,在第一泡时苦涩,第二泡甘香,第三泡浓沉,第四泡清冽,第五泡清淡,再好的茶,过了第五泡就失去味道了。这泡茶的过程令我想起人生,青涩的年少,香醇的青春,沉重的中年,回香的壮年,以及愈走愈淡、逐渐失去人生之味的老年。
  一盏清茗文思开。一个文化人,可能滴酒不沾照样文思泉涌,但少有不喝茶的。茶是佳篇佳作的催生物,所承载的内涵早已超过它的外延。品茶、懂茶,是中国文人必须具备的素质,茶成就了文化人,文化人又反过来丰富了茶的精神。这在世界文化史中也是一个很独特的现象。
 
 作者 简介
  
  宋世海,笔名海涛, 重庆市作协会员,作品散见国内数百家报刊,现就职于《永川经济》杂志社。

编辑:DEF168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