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产业 > 正文

让博物馆游学产业成为西安文化推广“利器”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11-26 15:03:36

 10月下旬的一个周末,

 
在西北大学博物馆,
 
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
 
已经到了最后一天。
 
展厅里几十名身着校服的中学生
 
正在壁画前听一位年轻人讲解,
 
壁画展现的佛教文化是
 
怎样流入中国的?
 
因为结合了中学历史和地理知识,
 
成功地就让学生们自己
 
融入到了这段历史之中。
 
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展(受访者供图)
 
■记者王昕见习记者杨旭
 
“看这位国王脚下的尖头高跟鞋是不是还很时尚?”对壁画细部的讲解,年轻人诙谐的语言让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笑声。对大型壁画中佛教故事的生动描绘,不仅深深地吸引着学生们,也吸引了不少来博物馆参观的其他市民……
 
“太需要这样的讲解了,不然这壁画看的就是走马观花。咱们西安这么多历史文化资源,要是都能这么细细品读,那游客们看到的可不光是景点,更是西安这座城市的文明啊!”跟着学生们听了三个小时的刘先生感慨道。
 
区别于普通的博物馆讲解,虽然活动组织方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但老师和学生们都觉得挺值。带队的刘老师告诉记者,“这位进行讲解的王小超老师我们也是经别人介绍得知的,他为这场专题讲座备了一个多月的课,学生们人手都有详细的讲义,在现场你能看到,很多同学都兴趣盎然。”
 
随着这种专门针对青少年进行讲解的博物馆游学方式越来越受家长和学生们的欢迎,西安作为历史文化资源优渥的十三朝古都,博物馆游学市场发展如何?是否能实现文化推广和市场经济效益的双赢呢?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博物馆游学日益受到青睐
 
良莠不齐“游而不学”易流于形式
 
“同学们排好队,跟紧我……”“小朋友们,我们从这里一起进馆啦……”一到节假日,在陕博、碑林、小雁塔等总能听到的这样的声音,不少身穿游学营文化衫的孩子们跟着带队老师走进博物馆,踏上或长或短的游学之旅。
 
博物馆游学何以如此备受青睐?“去博物馆能看得见,也有讲解,可比历史书生动有趣多了。”丫丫是雁塔区一所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每年暑假,父母都会给她报一些外出游学的项目,而旅行社、培训机构的博物馆游学项目也多次成为她的选择。郑女士的女儿今年上初一,她觉得参加博物馆游学能让孩子直观深刻地了解、感受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此外,博物馆相关的文物历史知识越来越多地进入中高考,所以成为不少家长和机构看重的学习场所,自然也就成了假期游学的必选项目。
 
王小超为同学们讲解壁画(受访者供图)
 
听起来好处多多的博物馆游学真的有这么高端吗?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鱼龙混杂、流于形式,“游而不学”或“学而不游”等是博物馆游学市场存在的重要问题。
 
“我了解到的很多游学项目中的讲解员都是由导游担任的,导游的讲解水平并不一定能够达到基本的要求,更别说针对青少年来做讲解了。”我市第一个专门为儿童、青少年进行博物馆知识讲解的志愿者张和鑫说:“青少年在参观博物馆前缺乏对基础知识的了解,而缺乏自控力的天性也决定了不能按照常规的讲解方式来给青少年讲解博物馆知识。但很多博物管游学项目的讲解员会忽略掉这些问题。”
 
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西安博物院特邀讲解员王小超在接受采访时说,很多博物馆的游学项目并非专业游学机构主导,而是基于只具备旅游资格的旅行社和一些培训机构,选择的也多为不收取门票的博物馆。“由于不专业、低成本,最终导致孩子们要么游而不学,要么学而不游,很容易流于形式,最终背离了博物馆游学的初衷。”王小超说。
 
人才匮乏产业链不完善
 
行业刚刚起步博物馆资源无法释放
 
一边是家长和青少年日渐高涨的热情,一边是蹭免费资源、走马观花式的“游”和胡乱讲解、敷衍讲解式的“学”。本该是近距离了解历史、提升文化素养的良好机会,和西安推广文化软实力的一条有效路径,却为何难以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王小超表示,目前西安能够从事专业青少年博物馆讲解的人也就五六个。和其他城市比起来,西安这方面的人才太少了,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政策也比较少。
 
除了人才的极度匮乏外,本地企业对于市场开发的不足也限制了博物馆游学产业在西安的发展。据王小超介绍,在西安市场上现有的博物馆游学项目中,很多都是外地的文化公司或者旅游机构组织的,将外地青少年送到西安参与博物馆游学。王小超和他的团队主要承接的业务就是给外地的博物馆游学项目提供适合青少年的讲解服务。
 
谈及原因,王小超认为,一方面是西安的学校不够重视,与他进行相关项目接洽的只有少数几所学校,而北上广一些学校对于青少年的课外活动则有明确的要求,有的已经将游学列入考核范围,南京在书香南京、文化行走方面的活动,针对博物馆开发了各种课程。另一方面是西安本地的企业和旅游机构没有找到整合现有资源和提升产业水准的有效途径。
 
在整个博物馆游学的产业链中,我市的企业和个人又承担着什么样的角色呢?王小超直言:“我们的角色很尴尬。虽然我们身边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本地企业和个人的收益非常有限,往往核心的收益都被一些外地企业拿走了,我们处于整个博物馆游学产业链的下游。也正是由于产业链发展的不完善,也造成了我们的博物馆资源并没有完全被释放,企业和个人无法获取经济价值的巨大收益,同时也无法起到推广西安文化软实力的积极作用”。
 
利用资源优势探索产业模式
 
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推广双赢
 
随着家长对于教育的重视,愿意投入的资本也越来越多,层出不穷的博物馆游学项目依然无法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经常是刚一开始报名就会迅速爆满。据2017年《中国游学旅行发展报告》显示,由于市场需求不断释放,中国游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千亿元。短时间内,众多社会机构、企业纷纷介入该领域,正是瞄准了它的广阔前景。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历史文化资源异常丰富。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5月,我市博物馆总数达到131座,这还不包括古城街巷等天然博物馆。让青少年了解周秦汉唐的历史文化,西安是一座绕不开的城,这可以说是西安发展博物馆游学产业最大的优势。
 
80后王小超是一位有着浓厚历史情怀的年轻人。除了将自己的爱好变成职业外,他也非常看重利用自己的特长推广西安的历史文化。但由于目前讲解人才的缺乏以及相关支持很少,这种推广往往成为“单打独斗”且收效甚微。如何更好地在西安发展博物馆游学产业,实现文化推广和市场效益双“丰收”?王小超认为,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政策规范将有效促进市场的规范化,也将有助于形成强有力的号召力,比如南京的书香南京、文化行走等活动,针对博物馆开发了各种课程。市场上的公司要相互扶持、相互搭台,才能共同培育市场。此外,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也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讲解方式上多学习外地的先进做法,探索出适合青少年的具有西安特色的博物馆游学模式。”
 
据了解,目前王小超除了以历史和语文教育相结合设计各种博物馆课程讲解外,还正在着手准备开设“走街串巷看西安”的课程,让青少年通过穿行西安街道来了解本地历史文化,并手绘特色地图。“今后的游学不仅仅局限在博物馆,还应该向更广阔领域拓展。我期待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推广的双丰收!”王小超最后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