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是我国民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金融载体和社会管理媒介,为我国人民群众未来“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工程质量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但现有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下,工程质量投诉依然居高不下。为了进一步发挥保险在工程质量保障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在2020年开始探索试点工程质量潜在缺陷保险(Inherent Defects Insurance, IDI)制度。截至2023年6月,全市共137个住宅项目投保了IDI,风险保障规模985.53亿元。
IDI之所以在广州被越来越多的机构和企业关注,其核心原因除本身对建筑质量缺陷的兜底功能之外,更因IDI在事前、事中的风险管理行为。保险机构在承保后,会聘请风险管理服务机构(Technical Inspection Service,TIS),对工程建设或使用过程中的质量缺陷风险提供检查、检测、鉴定、评估等技术服务,以降低项目风险,提升项目质量。在这一背景下,TIS机构在进行风险管理的同时,也逐渐扮演政府对于建设项目工程质量监管新抓手的角色。
本文以深圳瑞捷的子公司广东瑞诚在广州的风险管理服务为例,介绍广州市IDI及其相应的风险管理服务助力广州市工程质量监管的新模式。
1、建立沟通机制,风险管理成果共享
在广州IDI风险管理服务实践中,深圳瑞捷(TIS机构)、保险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沟通机制,形成良性的互动效应。沟通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日常汇报:所有服务项目,均已与各项目对应的监督员对接,进行日常查勘工作汇报、反馈重大问题等、以及重大问题跟踪整改闭合情况。
定期总结:定期总结分析风险管理数据,汇报本区所有服务项目的共性和典型问题,为政府监管部门制定质量监管措施提供依据。
拜访交流:协同保险公司,对各区质监站逐一拜访,认真听取质监站对工程质量的监管要求,汇报TIS服务情况,探讨政府质量监管与TIS工作相互协作、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模式与方法。
2、风险信息化流转,建立风险管理闭环
结合政府质量监管需求之后,TIS机构在施工过程中提出的风险技术问题,要求施工单位在信息平台上上传整改照片、视频及整改措施。再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进行复核监督,最终再由TIS风险管理机构在信息平台上进行销项。同时,信息平台的建立使得政府监管部门能有效地对建设工程中出现的各类质量风险进行大数据采集,为建筑工程风险质量事故预防打下夯实基础。风险的信息化流转,健全了IDI模式下的工程质量管控体系,使得各参建方共同参与风险问题的整改,确保了工程质量的水平。
3、联动查勘,共同促进项目品质提升
TIS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之间形成固定的联动查勘模式。针对政府工程质量监管的要点,结合TIS工作的特点,在特定阶段由TIS机构与政府质量监管部门协同到项目进行联合检查。以到达相互交流、相互补充、提升效率的目的。
深圳瑞捷(广东瑞诚)与区质监站联动检查
通过现场联合检查,TIS小组学习质监站监督模式、现场关注点、检查方式,可以作为后期自己查勘的借鉴,而TIS查勘可以作为质监站监督间隔中的一个补充,风险问题获得质监站认可后,通过质监站下发整改单强制整改,共同促进项目品质提升。
4、良性互动,构建新的质量监管模式
TIS机构的服务成果可作为风险管理甚至行政处罚的参考依据之一。通过建章立制,要求TIS机构服务数据实时、同步上传至信息化服务平台。广州市质量监管部门通过对风险数据的汇总,对于高风险项目做到实时掌握,在监管执法的过程中起到提质增效的目的。行政执法力量的介入,对于项目参建各方而言,也形成了较强的约束力。TIS的介入进一步促进项目参建方对于风险闭环的关注度,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结语
IDI的推行,将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健全建筑工程质量全过程风险管控机制,完善公共治理和社会监督,保障住宅工程质量水平。在广州IDI发展实践中,政府监督机构、保险机构、TIS机构、项目参建主体已形成良性互动,形成新的质量监管模式。这对进一步完善广州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建筑领域改革和建筑工程质量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深圳瑞捷整理发布)
(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cn)中国第一文化门户)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