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珠峰被救女子不愿支付全部救援费用”冲上了微博热搜。
尼泊尔当地时间5月18日,湖南省登山队领队范江涛、队员谢如祥在珠峰海拔8450米位置,放弃登顶,救下一名女同胞。
本来很感人的一件事,却由于被救者的态度变化而使得情况发生扭转。
进而,常见的“网暴”开始抬头。
救援现场 图源网络
01
被救者为湖南50岁的登山者L女士,她是在5月18日登顶珠峰下撤途中遇险获救的。
根据规则,雇佣向导、救人、送回营地都需要费用。
据媒体采访施救者之一的范江涛,“我们每人给夏尔巴的小费1800美元,她愿意付1500美元。然后救援费用1万美元,她愿意付4000美元。我说你这样子说的话,这钱我一分都不要了,不用给我了。”
“最后的救援费用是我们自己出了,我跟祥哥各出了5000美元,3日已经给了夏尔巴向导1万美元。”范江涛说,“救了人,放弃了几十万元,放弃了这么长时间的准备,最后还是我自己出钱。我挺生气的,但是我不好多说什么,但我非常想知道这是为什么。”
范江涛表示,我们做这事的时候,没有考虑那么多,只是考虑挽救生命。因为在私下场合提了一下事情发展情况,被人截图传播出去,现在事态发展让我也想不到,我们当时聊天也向大家表达过,希望此事就此结束,以后不再提了。
和范江涛一起参与救援的谢如祥也认为,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希望大家不要再提这件事了,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他在和朋友的聊天记录中也提到:也许她有她的难处,或者不愿意面对这段痛苦的经历,不能苛求。
一方是被救者或许有什么苦衷不愿意出全部救援费用,一方是善意地不愿意对此继续追究。
02
这个事件很简单。按照一般逻辑,绝大多数人自然会倾向于施救者一方。和救一条生命比起来,那些花费自然是小事一桩,无足挂齿。
正是这种反差,大众对于被救者不愿意出应该出的费用非常难理解,一些人想到了惯用的“利器”——网暴。
而施救者从善解人意的角度希望大家不要“网暴”被救者:我们救了她,也希望她能好好的生活下去,希望网络上停止人肉、攻击、侮辱等行为,停止网络暴力。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传播正能量,我们暂时不想回应这个事。
这话非常让人欣慰。既然当事人都选择理解和谅解,不再追究,其他人再去“网暴”就更没有理由了。毕竟这不是对于公共舆论的整体伤害,是我们平常所谓“人品”的问题。而且,人人皆知的是,网暴通常有大大出乎意料的恶果,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可控制特性。如果因此背离了大众的愿望和初衷,就是又一起伤害事件了。
03
热搜与“网暴”如影随行,这几乎成为现在情形下互联网世界的铁律。
“网暴”多是因为片言只语“暴”错了的,“暴”过了的,对于被网暴者伤害太大,甚至因此让不少心理脆弱者因此抑郁,自杀,这就明显远离了事情的初衷。
因此,大家对于无处不在、四面出击的网暴的普遍态度是,制止网暴,希望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制约“网暴”者,还互联网世界一片晴朗天空。
这起事件的确也与“网暴”有些距离。尤其是,作为当事人都选择理解和谅解,或许被救者确有不为人知的难言之隐。如果别人再去说三道四就显得多管闲事了。
“8000米以上无救援”是登山界的惯例。据范江涛回忆,自己的夏尔巴向导也劝自己不要施救,但走出20多米后,他还是决定放弃登顶折返救人。
之所以回顾这个细节,是觉得无论是放弃登山还是最后出费用,都是施救者善良和心胸豁达的真实折射。
有一点非常明确,“网暴”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且非常容易造就出人意料的恶果。这样的例子之前比比皆是。不能因为一个人的过错去以另外一种同样过错的极端方式去纠正,“网暴”是最难控制节奏、控制结局的方式。更何况,日渐完善的法律正在制约不顾基本社会道德底线的人。任何事件,总会有更加合适的、更符合普通大众观念的方式去做处理。这起事件同样如此。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