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今年的315晚会又到了。333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每年3月15的晚上,堪比各大公司的道歉盛会,有些公司甚至每年提前写好公关稿。
甚至曾经有公司的道歉信连章都没盖,就这么发出去了。
网上有个经典的流程图:
各企业领导紧张地坐在电视前→315晚会开始了→自己的企业被曝光→企业迅速做出回应→发微博道歉→我们一定会整改的→风头过去了→一切照旧→度假
或者是:
各企业领导紧张地坐在电视前→315晚会开始了→自己的企业没有被曝光→度假
唉,真是企业满地公关短,正是一年打假时。
1
假货市场,一直很兴盛
每年都在打假,但是假货依然层出不穷。
从卖假货的人来说,这就是暴利的生意,一年赚个几万甚至几十万的人都有。
但假货能横行,还是源于顾客本身对于假货的需求。
想起网上一个段子,有人花400块买个LV的包包,然后到手说:我居然买到了假的LV。
有人就回她,400块买LV,是不是假货心里还没点数么?
有人嘲笑别人买假货爱虚荣,有人嘲笑别人买真货是韭菜。
假货可以假装正品卖获取暴利,也可以直接对标低收入消费人群。
你看某些外国货,涉及到文化层面的问题时,要不退出中国市场要不国民抵制,但是那些仿冒品是不会断绝的。
换句话说,假货一直是有很大市场的。
巨大的市场使得生产服务人员庞大,确实创造了经济增长。
可以说,假货市场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因为我们需要内需,所以不能完全一棍子打死。
最后大家会发现,那批躲在黑作坊的人,既是假货的生产者,也是假货的消费者。
因为有人需要雷碧,需要2块钱的拖鞋,还有6亿人月收入低于1000。
生活和面子哪个更重要?
2
维权意识小,法律惩罚难
有人问,我国假货市场为什么这么猖狂?
其实国家一直在管这些事情。
就说我吧,之前花了2888买了某平台的会员服务,后来觉得不合适想退,但是对方百般阻挠,态度还不好。
最后我一气之下打了维权电话,然后在5个工作日内,对方立马给了回复,这下什么都不敢说,直接把钱退到位。
这个故事说明了啥?
政府的确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政府的工作只是在就事问事,并没有针对现象罚到位。
另一方面,工商执法部门在实际查处中,会遇到取证难的问题,这就导致处罚难。
很多消费者遇到了问题,选择自认倒霉,要不就是私底下解决,很少会直接找官方部门投诉。
在大家不直接维护利益的情况下,其实都是在间接为商家销毁证据。
大家都嫌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执法部门就会很难办。
为什么很多商家被处罚之后,没隔多久又卷土重来,罚轻了啊,罚重的,都搁那喊自己委屈呢。
所以啊,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消费者为什么要买,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商家为什么敢卖,问题就还是一直存在。
3
时代发展下的消费,我们更加需要维权
很多时候,即使我们解决了假货问题,各种其他的消费问题依然会出现。
原因很简单,以前只要吃穿,顶多再加个住行,而现在人们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
比如去年3.15晚会,大家就能明显感受到,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变多了。
从科勒卫浴非法使用人脸识别记录顾客信息,到智联招聘等招聘网站贩卖个人信息,再到老人手机里的垃圾清理软件诱导老人赚取流量……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侵权,已经是在不知情的状态下进行的。
渐渐地,这也不仅仅是需求问题,更是涉及到隐私和身心的安全问题。
那么现在信息传递这么发达,我们还需要315消费者维权日和晚会么?
答案是肯定的。
正如每一年的春晚,每一年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一样,它们的存在,是让观众老爷们,体会国家想要宣传的道德理念和法治规范。
315晚会,曝光的只是一小部分企业,却反应了当下一些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这不仅是给企业惩罚,给行业警钟,更是让消费者树立维权意识。
至于那些被曝光的事情,也是在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各种问题的一种折射。
今天我还看到某明星直播带货涉嫌欺诈的新闻,大家可以大胆预测一下,今晚会不会提到直播带货的一些乱象。
但毫无疑问,光靠记者暗访,央视点名是不够的,重要的是每一个消费者对于维护自己权益的责任和义务,才是对于那些无良商家的打击。
所以啊,我认为一方面,法律需要加强对于安全问题以及信息泄露的整治。
另一方面,我们要保持市场活力,维护市场环境,让商家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
如何把握尺度,就非常关键。
唉,说到这里,就忍不住想起我的LV牛奶瓶灯——
好看是好看,贵也是真的贵,问题是一眼看过去和某宝货也没区别。
好像这比买到假货,还要扎我的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