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报告》今日正式发布。
2020年,在经济结构转型、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经济周期下行以及国际经贸摩擦加剧等因素影响之下,中国经济运行明显承压。努力提升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主基调。
中国生产力学会循促委联合中科财金产业研究院、绿湾科技人工智能团队组成课题研究组,并由循促委胡德华主任担任组长,开展相关课题研究。8月7日,课题组提报的“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体系”和“企业动态风险评级模型”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在进一步完善后,正式予以发布。
“五级金字塔”的城市格局
在《2020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报告》中,课题组基于城市基本面、产业能级现状和产业发展潜力三大维度,11个方面,45项具体指标,创新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方法,形成中国 657个设市城市产业发展力评价结果。
从经济总量来看,产业发展力前五十城市2019年GDP合计51.8万亿,占到全国GDP总量的一半以上,是中国城市产业发展力的最强阵营。按照产业发展力评价结果,657个设市城市被划分成五级,分别是引领型城市(5个)、基石型城市(20个)、潜力型城市(35个)、机会型城市(100个)和追随型城市(497个),呈现“五级金字塔”格局。各类型城市具有不同的产业发展特征和城市发展驱动力。
杭州进入引领型城市行列
由北上广深及杭州构成的引领型城市综合实力强,产业整体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产业创新能力强,对其它城市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其中,作为非一线城市的代表,杭州首次跻身第一梯队。
杭州注重创新,“十三五”以来将产业发展重点转移到信息经济,以服务业优先、数字经济优先带动三产发展,城市整体产业发展力明显提升。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引领型城市将通过创新驱动和资本驱动,跻身世界一流城市行列,并带动所在城市群的整体产业发展。
基石型城市占全国GDP总量1/4
2019年,成都、苏州、武汉、南京、长沙、重庆等20个城市的GDP合计约占全国GDP总量的四分之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基石型城市中长三角城市云集,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长三角城市注重区域产业资源整合,加强要素共享和产业分工协作,协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产业体系。
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基石型城市将通过技术驱动和资源驱动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巩固其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基石的核心地位,同时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潜力型城市有望脱颖而出
潜力型城市以具备发展潜力的二三线城市为主,产业活力度、支撑度均较高,未来发展潜力大,且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红利下,有望借助承接引领型城市和基石型城市产业转移,并在此过程中脱颖而出。在大力推进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背景下,潜力型城市的各指标增速有着较好的表现,南昌、昆明、贵阳等中西部省会城市也表现出较强的产业活力度。
课题组认为,潜力型城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对支撑产业发展所需的城市基础设施、水电气资源等都大力投入,再加上国家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群战略,通过城市群核心城市带动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潜力型城市借此契机承接引领型城市和基石型城市产业转移,城市和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以南昌、昆明、贵阳等为代表的潜力型城市,凭借政策驱动和资源驱动,充分利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红利,科学规划城市产业发展结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机会型城市须努力培育增长极
机会型城市在部分指标的表现上较为突出,如能抓住发展契机,加以科学的产业规划及引导,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根据产业增长极理论,后起城市在进行产业布局时,首先可通过政府计划和重点吸引投资的形式,有选择地在特定区域形成增长极,然后凭借市场机制的引导,使增长极的经济辐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并从其临近地区开始,逐步带动增长极以外地区经济的共同发展。
例如,雄安新区和海口都面临历史性机遇,雄安新区将建成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下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海口借助海南自贸港建设,将打造成为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 开放的标杆性城市和重要开放门户。以中山、海口、廊坊为代表的机会型城市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利用政策驱动和成本驱动,努力抓住“两新一建”等重大历史机遇,有望实现城市产业的突破性发展。
追随型城市需要找准定位
追随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处于培育期,主导产业不突出或产业结构不合理,需要政府找准城市定位,厘清其在国家和区域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和角色,制定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寻求政策驱动和领导力驱动,借助承接先进城市产业转移等契机实现产业发展。
例如,湖北鄂州是中国最小的地级市,行政总面积1594平方千米,全市常住总人口105.97万人,产业基础薄弱,但近年来鄂州主动承接武汉光谷产业转移,积极推进武鄂同城,全力推动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货运枢纽顺丰机场开建,产业发展未来可期。以大同、鄂州、伊犁、儋州为代表的追随型城市,积极寻求政策驱动和领导力驱动,创造条件主动引入核心产业,实现产业能级的跃升。由此可见,追随型城市只要找准城市定位,依靠政策驱动和领导力驱动,也能实现自己的城市产业价值。
新基建背景下城市格局将洗牌
2020年,中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其中,兼顾稳增长和促创新双重任务的新基建(重点为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七大领域),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中央密集部署、地方陆续跟进、资本加快倾斜等多维度发力,推动新基建站上风口。
城市空间是新基建的核心载体,也为新基建创造了更广阔的需求。因此,接下来的十年,新基建将成为中国提升城市产业能级、聚集优质资源、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路径,未来新基建的发展,也必将带来中国城市格局的深刻变革和新一轮洗牌。
课题组认为,在引领型城市中,北京、上海作为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在五个重点领域都占据发展先机,上海更是成为唯一一个被三大运营商均列为首批5G试点的城市。基石型城市中,武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交通便利、产业基础雄厚、科教实力强,新基建涉及的五个重点领域有四个都将武汉作为节点城市或试验区,超过了一线城市中的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西安、合肥等城市均涉及两项,其中合肥与北京、上海、深圳并列,作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大聚集中心之一,其科技实力及发展前景不容小觑。而在潜力型城市中,贵阳、温州今年来数字经济高速发展,也有望在未来脱颖而出。
课题组认为,结合社会化分工和城市发展规律,未来城市产业融合后可能的几种主要形态,即“均好的城市群、专业的都市圈、精而独特的中小城市”,各种类型的城市都需要尽速确立自己在这一格局中的定位。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城市产业的培育、发展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地方政府从协同机制、资源配置方式、政府参与模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变革。作为市场主体之一的企业,也必须要结合自身产业的特性与城市产业结构、状态,做出最合理的投资选择,实现城市布局的不断优化,真正把握城市产业化带来的机遇。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