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聆听中的追寻 阎焱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7-03 21:53:14
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我有幸配合天津电视台完成了一部纪录片的拍摄。导演安排我沿着曾外祖父于方舟成长战斗的足迹实地踏访,聆听前辈和学者的忆叙,以追寻先烈的耿耿初心。聆听中的追寻,近距离触及不少前所未见的场景与文物,面对面接收着许多前所未闻的史料与往事,也收获着一些前所未有的感悟与启示。
 
缓缓穿过垒着灶台的堂屋,步入卧室与书房,落座于那条临窗的土炕,我与宁河俵口籍作家于增会老师隔着那张摆放油灯的小炕桌,听他在“于方舟故居”讲述曾外祖父儿时的故事。“你太姥爷从小就爱听英雄故事。”于老师告诉我,宁河人士王锡朋1840年曾协助江南提督陈化成镇守吴淞、宝山,不久率兵增援定海,在那里与入侵英军展开了鸦片战争中最为惨烈的一战。王锡朋身先士卒,在一条腿被炸断的情况下仍手刃蜂拥而上之敌。“我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讲,你太姥爷每听王锡朋的故事都特别投入,百听不厌。”听着于老师的讲述,我恍然悟觉,老师、父母经常为少年于方舟讲述护国英雄的悲壮与忠烈,足见家乡乃至整个中国都是一片浸润着家国情怀的土地,正是植根这样的土地,曾外祖父才会在《西江月》中发出“神州破碎金瓯损,遍地疮痍谁问”的自警,才会从忧国忧民的郁思投身救国救民的抗争。而这样的情怀,今天不仍从这小小的故居向外发散着吗?
 
天津三中的铃铛阁校区是上世纪初的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堂、曾外祖父的母校。老校长王泽宽引我进入礼堂时,我才惊讶地发现,这里竟还珍藏着如今已难得一见的会议厅,建筑的布局、设施同我母校耀华中学的礼堂几乎完全一样,只是规模略小。“五四运动中,你太姥爷是我们学校学生救国团团长。他很可能曾在这里组织过同学开会,商议过学生救国团《醒》报的编辑出版,作过演讲。你好好看看吧!”随着王校长的提醒,百年前天津进步学生振聋发聩的救国之声仿佛又在空旷的礼堂间轰鸣回响,这其中就有曾外祖父在《醒》报第一期发表的那篇演说:“诸位不可还在睡梦!吾们要不极力地振作,可要成了亡国奴啦!快醒醒,振作救国的精神!”时光荏苒,又一百年未见之大变局正迎面而来,我们不依然要如那一代热血青年那样“极力地振作”吗?
 
漫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仿建西花厅的回廊,曾于2019年在中宣部、文旅部举办的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上荣获金牌的陈倩,向我展示了一张珍贵的馆藏照片:“这是于方舟1920年7月17日同全体获释代表的合影,他身边是周恩来。他俩是1月29日作为学生代表同时被捕的。”叙谈中,她问我对曾外祖父那次狱中生活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我答“铁窗书舍”──每日分别自修或分组研学中文、历史、数学、英文;南开名师时子周连续4天讲授《世界工业革命史》;周恩来用5天时间概述马克思主义──分明点燃了他心中追寻真理的那簇希望之火,出狱后便参加了李大钊创办的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又在李大钊指导下组建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发表《宣言》称:“我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实在是改造社会的良剂。所以我们打算本着马克思的精神来解决社会问题。”回望整整100年前的那段往事,怎能不敬佩先烈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尽管百年征程筚路蓝缕,“本着马克思的精神来解决社会问题”的宏愿却真真切切地实现了。
 
赶到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时,彭雪芹博士说她们正在为迎接建党100周年筹办“国民党一大中的共产党人”展览,希望我能提供一些曾外祖父的照片资料。接着,带我进入当年的会场:“你的曾外祖父当年就坐在这里,左区一排右。你看,左区三排右是毛泽东的座位。当时他们共同当选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参与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组织领导工作。”步入“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陈列馆”,一巨幅照片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约有一人多高,那是国民党一大唯一的一幅室内会议工作照。令我倍感意外的是,彭老师指着左区一排右的那个与会者告诉我:“你看,虽然影像有些模糊,但他就是你的曾外祖父啊!”望着正在专心致志伏案记录的曾外祖父像,我陡然想到,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李大钊将他和江浩、李锡九两位老同志聚集到一起,指示他们会后要抓紧建立国民党、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的天津地方组织。据此,他们回津后即于9月建立了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年仅24岁的曾外祖父当选为第一任书记。从此,他便以“努力壮尔神,努力执尔舵,以己为舟济苍生,何愁沧海阔”的《方舟歌》自警自励,为民族的复兴扬帆起航,迎着激流险滩破浪前行。如今,回首百年航程,一代代共产党人不都在为着人民的利益“以己为舟济苍生”吗!
 
在宁河区档案馆,年逾八旬、曾12年担任区党史研究室主任的李佑生老师为我讲述了曾外祖父赴冀东领导玉田暴动的往事。为拍摄这组画面,导演又率摄制组前往曾外祖父牺牲纪念地冀东烈士陵园。伫立纪念长廊的诗词浮雕前,默读曾外祖父狱中所作《浣溪沙》的诗句,不免让我想起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竖立的、镌刻着他同样写于狱中的《浪淘沙》的诗碑,“爱国不怕进狱门”的铿锵之声言犹在耳。烈士纪念馆设有玉田农民暴动的专门展区,一幅幅行军地图,一帧帧旧址照片,仿佛让我听到了当年的炮声与农民的呐喊。松柏挺拔的草坪上,排列着20座烈士雕塑。于方舟的胸像与众不同,他的双手被紧锁在以铁镣连接的手铐中。那是他临刑前的一刻,虽然铁链冰冷,虽然镣铐沉重,虽然生命将尽,但这一切都无法冰封和束缚他们那一代共产党人复兴民族的火热意志,都无法阻挡他们为着人民“以己为舟济苍生”的壮丽航程。于是,我在为曾外祖父也是在为所有前赴后继的民族英雄献上鲜花的时候,耳畔又响起了那首歌:拂去岁月厚厚的封尘,敞开心的世界记忆的闸门,一幅幅一帧帧,不能忘却的画卷,引领着我默默地前行,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追寻那永远属于我们的那份无悔的忠贞……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7-03/13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