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秋出版的《格致汇编》季刊上,连载天津水雷学堂翻译的《电学问答》。这篇文章既是天津最早的军事学堂教材,也是天津早期理科知识译文,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洋务派领袖李鸿章非常重视海岸防御武器,在购买大炮的同时,还购买了一些水雷、鱼雷。李鸿章认识到水雷、鱼雷的军事作用,决定成立天津水雷学堂(也称水雷局)。经过一段筹备后,1876年4月在天津机器局东局正式开学。学堂洋教习栢专敬和中国教习兼翻译曾兰生皆从福州船政学堂聘来。其中英国人栢专敬“各艺精通,循循善诱,目为水雷电线博士”。而曾兰生更是一位颇有经历的人物。
曾兰生名恒忠,1826年生于新加坡,父亲来自广东潮州,母亲为马来人。早年在美国领事馆当侍应,结识美国传教士后在教会学校学习。1846年留学美国汉密尔顿大学,比容闳留学美国还早了四年。可惜他仅读了两年,后因资金不继而辍学,1848年回到中国,先后传教、经商、办学。1866年,被聘为福州船政学堂教习,后又任留美幼童出洋肄业局沪局英文教习、驻洋肄业局翻译,与容闳一道去了美国。其中他的长子曾溥和次子曾盘皆为留美幼童。1875年归国后,仍在福州船政学堂。1876年与栢专敬一起来到天津。
《电学问答》是学堂的教材之一,原文应是洋教习栢专敬的教学课件。以98个问答的形式,介绍了在电学基本知识和水雷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其中“第一问:除钢铁外,吸铁能吸,他金否?答曰:不能,吸起他金。惟白铜与石片,遇吸铁最大力量可以吸起少许”。十分简单明了。课件内容还涉及天津,“第十二问:天津与伦敦差度若干?答曰:伦敦偏西差十九度,天津偏西差二度十五分”。课件除专业电学知识外,还介绍了不少电学历史。如1819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原文译成奥司德)发现电流可使磁针偏转的磁效应,揭示出电能向机械能的转化。1786年,意大利科学家伽伐尼(原文译成咽哇)将解剖的青蛙放在了静电机旁,发现蛙腿神经收缩时旁边的静电机会发出火花。后来意大利科学家伏特(原文译成哇儿德复)根据这个原理,做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等。这些自然科学发展史的知识,今天仍可在中学教材中见到。《电学问答》的后面皆为水雷操作与引爆方面的知识。
《电学问答》应由曾兰生翻译,整个译文浅显如话,很容易理解。这份教材不仅天津水雷学堂需要,而且还有推广价值,所以才在傅兰雅主编的《格致汇编》上发表。曾兰生翻译水平较高,后被聘为李鸿章的英文翻译,在清末政治和外交舞台上,继续展现他的才华。
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20-06-08/13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