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三关、寨铺成一线 章用秀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08 16:04:00
从历史发展和空间地缘上看,今日之雄安新区与古代的天津存在着颇多关联,其关联之一便是一千多年前位于今雄安新区一带的瓦桥关等三关与界河(海河)一线密不可分的联系。
 
五代十国时,后晋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献给契丹,致使后来宋辽两国的边界线,西段在今山西境内,沿芦芽山、云中山、雁门山、恒山一线为界,东部的国界在今河北省易县、徐水、安新,再向东延至海河。其最东端的边界恰在今之雄安新区与界河(海河)一线。《中国历史地图集》在“北宋”的“河北东路”北部的宋辽边境一线,明确标注有一条河,即巨(拒)马河(又标白沟河),这条河连通界河(海河),沿线由西往东标有容城、雄州、白沟驿、霸州、信安军、田家寨、佛圣涡寨、狼城寨、当城寨、小南河寨、三女寨、双港寨、泥沽寨等。这些寨有的在今天的河北省境内,有的在今天的天津市境内。
 
今雄安新区不远处的“三关”在宋辽交界处,特指益津关、瓦桥关、淤口关。三关是北宋北方边防要地,三关之内是北宋领地,三关之外是辽的领地。三关一带地势低洼,到处是河湖盐碱地面,居民稀少,在此设险,利于防守。因三关都是因水而兴,直沽则是各条河汇流的地方,故三关与今之天津地域息息相关。杨六郎镇守三关,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历史故事。
 
瓦桥关位于河北平原中部,今雄县县城西南,地当冀中大湖白洋淀之北,拒马河之南,据古代九河下游,河湖相连,水路交通便利。由瓦桥关向西,可至河北重镇保定,东可循拒马河下游大清河入海,北连冀北军事重镇幽州,南通冀中诸重镇。瓦桥关是宋辽边界的“界河司”驻地,负责两国文书交换,人员往来。益津关故址在今霸州市。宋时,霸州城北一里有条河,“上接芦沟,下达东海”,杨六郎驻此以拒契丹,此即宋辽分界处。当时,关城皆为土墙,隆冬令甲士汲水浇城凝水。因战略地位重要,且榷场贸易频繁,益津关成为北方一大重镇。淤口关故址在今霸州东信安镇。淤口关有其独特性。这里有宋朝军营,遗址今天依然存在,就是有名的“六郎城”。如今瓦桥关等关早已不存,那道水上长城大部分都已填成平陆,垦为农田,只有西部的白洋淀保留下来。
 
除“三关”外,宋初于界河右岸(南岸)设立了许多寨、铺,驻兵戍守,以防辽兵入侵,并且在枢密院中专门设立了管理北边防务的“北边房”,把沿大清河、海河南岸的洼淀塘泊连接起来,形成了一道“深不可舟行,浅不可徒涉,虽有劲兵不能渡”,被称为“软边”的重要军事防线。“寨”“铺”一般都设置在这道“软边”的“险厄处”。这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在界河和白沟河南岸所标注的“寨”。其中泥沽寨、双港寨、三女寨分别坐落在今津南区双桥河镇西泥沽村、双港镇双港村、双港镇前三合村。
 
关也好,寨也好,都是北宋为抵御辽的入侵而设立的军事据点。这些据点各司其职,又相互联系,且因寨与寨之间的人员经常走动,以至于形成道路,由东到西互为沟通;同时,这些关和寨也发挥了宋辽边民的互市作用。可见今天的雄安一带与天津早在宋辽时期就有了交往,除了河流,由“三关”“寨铺”组成的“边界线”也恰恰把两地连接起来。而这些关和寨并没有真正隔断宋辽的交往和南北贸易。这是一段让人不可忘记的历史。
 
 
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20-06-08/133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