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演员,江苏徐州人,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参演电视剧《炊事班的故事》《武林外传》《绿水青山带笑颜》《我的金山银山》等,曾获安徽卫视国剧盛典最佳男配角奖。
印象
成名于不惑之年
喜剧表演自成一格
近期播出的电视剧《我的金山银山》,是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这部剧以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工作为主线,凭借轻喜剧风格赢得了好评。特别是男主角的扮演者范明,一身灰西装,搭配斜纹领带,露出标志性的“范式”大笑,精准刻画出村干部范星火这个人物形象。
范明的艺术之路并不平坦。1964年,他出生在江苏徐州一个军人家庭,从小爱唱爱跳,虽然中学毕业当了工人,但从艺的梦想一直未变。1985年,他进入部队业余演出队,负责拉大幕,他特别珍惜那段时光:“就连拉大幕我都获得过嘉奖!在那里点燃了我的艺术热情,让我知道了扎根基层的可贵。”
四年后,范明进入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团里人才济济,他只能跑龙套、当配角,于是干脆另辟蹊径,将重心转向幕后,在编导这条路上小有成就,他甚至觉得可以好好发展一番:“我编导的小品在全军全国多次拿奖,我还把自己搞得很知性,戴个眼镜,培养自己的导演气质。”1998年,他凭小品《东西南北兵》登上了央视春晚舞台。
2001年,中国第一部军旅题材情景喜剧《炊事班的故事》开播,副班长老高这个角色让范明走到台前。他趁热打铁塑造了《武林外传》中的邢捕头、《民工》中的鞠广大、电视剧《手机》中的“黑砖头”等角色,进一步展现了表演才华,以黑马之姿跻身于一线演员行列,这时他已到不惑之年。
范明有观众缘、接地气,他外形质朴、表演平民化,用一个个牺牲自己、搞笑别人的角色,奠定了独特的喜剧风格。正如导演康洪雷评价:“范明具有天然的、独特的、其他喜剧演员不具备的痛苦之美,他很积极乐观,所有困难他都能自己消化掉。”入行30年,“范式喜剧”得到观众的认可,许多台词也让观众津津乐道。
如今,56岁的范明依然在为自己热爱的表演事业奋斗,他说自己经常看中外影视作品:“这是职业需要,要虚心学别人的长处。”生活中他坚守十二字箴言:“吃亏是福,阳光灿烂,与人为善。”他给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这样──永远没有烦恼、永远给别人带来欢乐。
范星火这个人物
要有点儿仪式感
记者:在《我的金山银山》开拍前,您参与了这部剧的筹备,并与编剧徐君东一起架构剧本,是这样吗?
范明:我在几年前看到这部戏的剧本,觉得在题材上出品方有这个前瞻性,我本人也很想做一个跟扶贫相关的戏,因为我形象上有农民的质朴,所以我和出品方一拍即合。但我第一次看完剧本后,觉得里面的观念过于老旧,我建议推翻剧本重新架构。我推荐了《炊事班的故事》编剧徐君东一起来写这个剧本,君东也非常愿意,大家就走基层,去找生活,因为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嘛。我这个角色人物的设置是我提出来的,我希望他是单身。我觉得这个人物要丰富,就要考虑到观众的观赏性,既要落地,又要有质感,和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以及一个人的多面性。我对这个人物给了一些好的建议,一些好的角度,再有就是农村戏的趣味性,我确实拿出了一些想法。
记者:您为范星火这个角色做了哪些设计?
范明:编剧写范星火,是按我这个人去写的。因为我在生活中还有点儿小时尚,他就让我打着领带,这个人有文化,可以理解为是个老高中生,基本上喝白酒,不要丢掉一个男人充满荷尔蒙的阳刚之气……我提出这个人物要有点儿仪式感,这是我的建议。另外,他一定要穿西装、旅游鞋,脱离不了咱们农民这种质感和朴素。他的西装干干净净,但色彩不协调,他的审美有局限,这是正常的,这不是讽刺,是真实的生活,是他对自身服装审美的趣味。我觉得这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标志性的喜剧元素。他的出场、他的状态,人们看着就好笑。
记者:拍摄过程中有没有难忘的事?
范明:有一场戏我特别难忘,讲的是村子里的水泥厂因为污染要被爆破、关停,而范星火想给村民再挣点儿钱,希望延缓几个月。那场戏里,在爆破之前,我突然出现在最高的烟囱上,把大家都吓坏了。这段我特别难忘,我倒不太恐高,但还是紧张,我觉得展现出了范星火的豪迈。这个角色和剧中所有人物都有交集,这种丰富性吸引着我。一个老村主任,不敢说他观念很落后,但不是很先进,在两者之间来回摆动。他与代表新观念的书记发生冲撞,扶贫过程中的各种矛盾,让这个人物丰富起来,我喜欢这种戏,会给演员很大的创作空间。
口头语一旦重复就是力量
观众越看越觉得有意思
记者:您主演的《炊事班的故事》和《武林外传》至今仍令人津津乐道,这两部作品对您有怎样的影响呢?
范明:这两部剧作为情景喜剧,真是标杆了。那时候我做幕后编导多年,一演《炊事班的故事》,就把我的表演梦彻底点燃了。以前没意识到,原来我还挺会演的。剧中那六个人,都觉得能做出这么幽默的炊事班的故事特别开心,我们甚至带动了一些人想当兵,想当炊事兵,让大家感受到部队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的生活状态。
我特别感恩,没想到“95后”“00后”的年轻人还在看《武林外传》,今天再看依然精彩,它的质感、画面都不重要了,那时摄影机还没这么先进,画面有点儿粗糙,但这部剧立住的主要原因是故事、人物太结实了。当年剧组在北京平谷一座山上搭摄影棚,演员们就住在山上,在山里上班。《武林外传》的创作氛围太厉害了,每个人都在较劲儿,想把角色演好。我演邢捕头,那个煞有介事的感觉,那个从内心往外迸发的样子,真是很投入。其他演员个个都特别好,后来大家在各自的领域有不同的发展。当时导演还觉得,每个人物都应该有一个贯穿始终的口头语,比如,闫妮的“额滴神啊”,我经常用的是“我看好你哟”“百废待兴”这两句,它一旦重复,就是力量,观众越看越有意思。所以后来我演喜剧也有这个习惯,确实有点儿“范式”风格。
记者:您很少参加喜剧类综艺,这方面您是如何考虑的?
范明:很多喜剧类综艺节目找过我,我都善意地婉拒了。我觉得影视喜剧比较耐琢磨,可能更长久,是非常走心的戏剧,需要我们拿出时间、精力去排练,不然对不起观众。我可能更适合影视喜剧,活到老,演到老。可能术业有专攻,影视与综艺尽管有相似度,但还是不一样的。我对喜剧有自己的审美要求,注重观众的审美趣味,以及演员对喜剧的审美趣味。现在新媒体也有太多好故事、好段子,好多普通人的东西特别精彩,但进入影视又是另一回事儿,那个劲儿可能就没了。
记者:您觉得成功的喜剧标准是什么?
范明:现在观众喜欢喜剧,因为大家生活有压力,有各方面生存的困惑,喜剧的弹性能给人带来快乐,让人轻松释然,这是喜剧的功能。一部喜剧成功的标准,我觉得应该跟着时代走,“不重复别人,就是成功”,这句话太经典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在提高,观众不希望看到用过的梗,不乐意看重复的内容。成功的喜剧需要创造,要从生活中去提炼,去找到最有质感的东西,把它变成好的喜剧作品。
想演有年龄跨度的角色
拍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
记者:您的人缘很好,在为人处世方面您的原则是什么?
范明:吃亏是福,阳光灿烂,与人为善,这是我的十二字原则。我老跟我女儿这么说,我自己也会遵循。因为人们都不容易,都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层面奋斗,无论你多高,或者多普通,都要奋斗,要有上进心,年轻的时候要多吃苦,多受累,人到中年,要对家庭有担当。人不可能不去经历一些事情,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它吧!经历过以后,第二天太阳还会升起来。包括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去年的事故发生在今年就是故事了,当时以为多大的事呢?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记者:您曾在颁奖礼后台帮女儿要明星签名引起热议,甚至成为追星女孩都想拥有的“好爸爸”,现在还帮女儿要签名吗?
范明:我女儿上初中的时候是这样的,现在她已经上大二了,她就说,爸爸你不要再说我追星的事了。我告诉她,孩子,不要认为过去幼稚,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快乐,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段的偶像,你没有错。我只传递一点,就是要有榜样的力量,每个阶段要有偶像,这个偶像我指的是全方位的,你要佩服这个成功的人,学习他。我女儿现在专业上又报了哲学,读了大量的书,跟我聊天,很多想法都不一样了,我也说不过她了。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我觉得家长要顺着孩子,给出建议并引导,要给孩子关爱,这是我的体会。
记者:生活中您有哪些爱好?
范明:我这几年爱好少了点儿,我还是喜欢游泳,愿意泡在水里,也喜欢快走,喜欢打乒乓球,但没时间。我喜欢唱歌,把唱歌作为锻炼身体的方式,有意锻炼肺活量。我会豪迈地喊,充满激情,舒筋动骨,也会用那个气息,我认为是一种锻炼。今年在家,我一个半月读完了三本书,分别是《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万寿寺》。《百年孤独》是女儿推荐的,我读得很慢,因为我想,这样能消化。我还计划重复读一遍,平时拍戏很难静下来,这次挺鼓舞我的。也有好多朋友给我推荐书,我得一本一本看。
记者:您最想挑战什么类型的作品?会转型当导演吗?
范明:我想演年代戏,比如演一个30岁到80岁的人,这是一个幽默的人,我想演这种有跨度的人物,这是我最期待的。最近考虑接两三部网络大电影,现在有院线电影改为网播,“网大”的质量也提高了,将来也是发展方向。导演梦一定要做,而且我觉得我具备了这种素质,我可能演自己的电影,再弄个自己的电视剧。其实很多伟大的导演,他们的处女作都非常惊人,甚至很多后来的作品都达不到处女作的水平。当然了,肯定有不成熟的地方,但那种鲜活感,那种执著,那种纯粹,是非常可贵的。哪怕导不了大银幕的电影,咱做个短片也行,我要为这件事做铺垫了。
范明谈《我的金山银山》
展开一幅当代农村生活画卷
在参演《我的金山银山》之前,我有过一些农村戏的拍摄经验,熟悉村长、村主任这类身份,也了解农村生活。2005年我与康洪雷导演,陈思诚、张译等演员合作《民工》,那部戏拍得挺苦的,那个角色让我在表演上有了质变。我刚进剧组的时候,穿了一身名牌,导演康洪雷让我们住在农村大院里体验生活,一住就是两个星期。我们就按照人物关系聚在一起,种地、割麦子,掌握了一些务农的技能。我被晒得黝黑,头发乱糟糟,但康导还不满意,他不让我坐椅子,让我坐地上。时间一长,我和这个人物特别神似。所以我特别感谢康导。
我确实是在寻找生活,我确实喜欢去观察农民的状态。当时演电视剧版《手机》里的“黑砖头”这个角色,是按照我二大爷他那个劲儿去演的。“黑砖头”不是老说“36计”嘛,我家二大爷就喜欢说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可是他不识字,只会说不会写,但不妨碍他教我。我喜欢观察生活,我对农村生活很有感受,而且我长得也挺乡村化的,当然我也有时尚的一面。
《我的金山银山》在东方卫视播得很好,因为这部戏确实接地气。编剧徐君东写的时候是下了功夫的,力求真实,前期走访了五省、七市、二十多个县、五十多个村实地调研,收集影音资料,整理文字材料,以诸多一线典型扶贫案例作为故事原型,最终创作完成了六十余万字的剧本,可以说是一幅当代农村的生活画卷。
互联网时代农村并不落后,这部剧中年轻人的行为方式、台词,都在紧随时代的步伐。剧中我的养女范白露要在网上做直播,她所呈现的正是现在年轻人的状态,网上很多的网友,也是来自农村。包括汤婉和我儿子范奋斗,他们之间的趣事,都会吸引年轻人。很多“喜剧梗”都是为当下年轻人量身打造的。
这部剧的拍摄手法有纪实感,影像处理很朴素。为了拍出质感,我们更多用现场灯光,所以,我的皱纹有点多、有点显老气,但为了角色,我无怨无悔。这个戏无意中让我有了一种收获──我们要知足。许多农民他们挺知足的,他们民风质朴,他们在让我感动的同时,也让我觉得,人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要总去和别人攀比。我也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现在流行助农直播带货,我想着能为拍戏所在的村带货,包括扶贫,我觉得作为艺人,这是我应尽的义务。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5-25/132186.html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