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成语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所谓成语,即众人皆说,成之于语。由于成语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往往一个成语就代表了一个故事或典故。所以说,即便很多成语我们从小就能背得烂熟,但是想要准确理解它们的意思,还是要从源头的故事或典故入手。另外,成语流传至今,经历了数千年的沧桑岁月,一些字词的含义也发生了衍变。MMM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理解错了
以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为例,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它是比喻一种度日如年的心情,常用来形容情侣之间的殷切思慕,也用来形容良师益友之间的思念之情,而这个时候的三秋,泛指时间很久。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个成语的出处《国风·王风·采葛》,你便会发现“三秋”有着特指的时间,且不是很多人误以为的三年。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理解错了
《国风·王风·采葛》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关于此诗的背景,古人众说纷纭。有惧谗说、怀友说、戍卒思妇说等多种观点,如《毛诗序》以为“惧谗”,所谓“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而今人则多主张是思念恋人的诗,如闻一多先生曾在《风诗类钞》中指出“采集皆女子事,此所怀者女,则怀之者男”。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理解错了
《国风·王风·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首先,诗的大概意思是说,那个采葛的姑娘,我一天没有见到她,就好像隔了三月啊;那个采萧的姑娘,我一天没有见到她,就好像隔了三秋啊;那个采艾的姑娘,我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葛”,即葛藤,是一种蔓生植物,茎可制纤维。“萧”,即艾蒿,是蒿的一种,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艾”,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理解错了
由此可见,诗中的女子采葛是为了织布,采萧是为了祭祀,采艾是为了治病,均是女子在辛勤劳动。而分离对于相爱的情侣来说,自然是极大的痛苦。所以当男子没有见到心爱的女子,在心理上就产生了思念之苦。“三月”、“三秋”、“三岁”,便是对这种思念之苦的极致表达。它说明了男子对心爱的女子的思念之切,思念之深。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理解错了
然后,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三月”、“三岁”的含义很好理解,就是三月、三年而已。而“三秋”,潜意识中很多人可能就认为一秋为一年,“三秋”也就是三年。但实际上,根据这首诗的时间间隔,“三秋”是大于三月,小于三年的。所以它的含义应该是等同于三季,即九个月。当然,现在我们所用的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则是泛指时间很长了。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三秋是多久?很多人理解错了
最后,我们都知道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出自于《国风·王风·采葛》一诗。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是“一日不见,如隔三月”,或者“一日不见,如隔三岁”呢?这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秋风萧瑟,最易催生人的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与诗中意境最吻合。正所谓“自古逢秋悲寂寥”,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其艺术感染力无疑最强。
纵观《国风·王风·采葛》这首诗,它虽然没有具体背景和具体内容,但是字里行间却真实地映照出了男女之间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恋情。至于成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不知牵动了多少有情人的心弦。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5-25/132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