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寿民(1902—1961),四川长寿县人,笔名还珠楼主,20世纪30年代以在《天风报》发表长篇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而闻名。笔耕之余,品尝美食是一大嗜好。
1934年秋天的一个晚上,还珠楼主在日租界秋山街(今锦州道)家为其门生拜珠讲学,时拜珠的父亲在侧,“执经问难,不觉夜分”。他们谈兴未尽,打算在附近吃点夜宵。但门口的饭馆都已关门,还珠楼主忽然想到了法租界24号路(今长春道)的新天津报社旧址旁的奇香宵夜馆。于是三人前往,大快朵颐,席间还珠楼主讲述了天津南菜馆的历史。
1924年以前,天津南方小吃店兼卖零点的小吃不多,仅有广东人开的显记与金菊园等,由于菜价昂贵,在天津的南方人“颇以饮食为苦”。随后小食堂、福禄寿、紫竹林、杏花村、北安利等南菜馆相继开张,生意十分兴盛。其中“紫竹林附设长春旅舍旁,以南点为佳。福禄寿系旅津诸阔人家中之女眷所开设,在海大道,女主人多躬自当炉,陈设华美,膳具精洁,初张营业尚佳,终以妇女不善经营,未久倒闭”。
曾在北洋政府任职的朱作舟与友人投资开办的杏花村也十分有名,“饮食点心,无不讲求,价虽奇昂,而车马盈门,座客常满”。朱雅好京剧,别号龙沙散人,为津门三大名票之一,“杏花村”三字横匾出之其手。朱开此饭店,是安排无力资生的亲友,并方便自己与朋友聚会。但这些亲友知道朱有钱,开销大手大脚,“一楼梯略改位置之费,耗款达七百余元;一醋瓶之微,购价亦三元半,其他可想”。生意虽好,也架不住挥霍,不到半年,就关门倒闭了。随后“中原公司六楼添设星期点心,名目繁多,式样精巧,味亦不恶”,但贵族气味与公司色彩稍浓,店大欺客,普通食客,不敢登门。其他时开时闭的南菜馆,不知凡几。只有小食堂老板出身游宦,又亲自掌厨,与紫竹林并存,历时最久。但后来扩大经营面积,菜价提高,营业状况有所改变。
随着市面萧条,百业凋敝,新开的饭店都以价格竞争,以量取胜。其中最受欢迎的,当数奇香宵夜馆。这家餐厅系广东人所开,无市井气,“兼卖中西菜,西菜零份,只售洋一角,贵者亦只角半,面点菜肴,均与北安利相仿佛,允称价廉物美”。
以上所述皆为还珠楼主个人经历,“虽极细微之事务,经过从不遗忘”,其学生拜珠在侧记述,并于1934年11月2日在《天风报》上发表《记天津南方小吃》一文。这篇文章叙述详细,作者仍觉得遗漏较多,在今天看来,这是一则不可多得的津门美食掌故。
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20-04-20/126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