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
音乐三人谈
这段时间,小提琴家吕思清度过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长假”。疫情发生以来,比起多场演出被接连取消,吕思清始终更关心应该怎样用音乐抚慰人们焦虑恐惧的心灵。演出行业备受冲击的现实,也让吕思清和其他许多音乐家开始思考古典音乐的未来,线上,或许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选择。
最在意的从来不是演出取消
这个突如其来的“假期”,比吕思清料想的还要长。
二月初,吕思清与夏威夷交响乐团有一场在美国的音乐会,家人也跟随他一起,原本想演出结束后好好休个假,结果一待就是将近两个月。回国的航班越来越难买,世界范围内疫情发展迅速,吕思清只能先暂时留在美国。与杭州爱乐乐团的音乐会取消了,原定在澳洲的录音不得不推迟……他向来繁忙的行程直接清空到了五月份。吕思清原本还很期待八月底与国内一支乐团共赴欧洲的巡演,重头戏就在如今疫情格外严重的意大利,眼下这次巡演也变得遥遥无期。
类似的情况,曾在2003年“非典”期间发生过。疫情暴发时,吕思清正要开启一轮大的国内巡演,前前后后加起来足有百场。“那次巡演完全取消了”,吕思清说,“非典”疫情对演出行业的冲击同样存在,但无论广度和深度,都远不如现在这么明显,“当时受影响更多的是国内,这次是全球。”据他所知,许多美国乐团的欧洲巡演也都取消了,“待业”成了所有音乐家新的日常生活。
但这并不是吕思清最在意的,疫情发生后,武汉等城市遭遇的困境、一个又一个生命的逝去远比取消多少场音乐会更让他揪心。吕思清想得更多的,还是应该怎样去关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精神层面的抚慰和力量是音乐家最能给予的,于是在各个媒体平台上,他频频现身。吕思清曾为国家大剧院录制过一段视频:昔日车水马龙的武汉被按下“暂停键”,空荡荡的街头让人看得伤感,这时,由他演奏的《梁祝》缓缓响起,旋律优美婉转,予人宁静,“破茧化蝶”的寓意更是一种美好的祝愿,“要让大家感觉到,不管身在何处,不管能做什么,在困难面前,我们都是齐心协力的。”
古典音乐应该向“线上”转变
“同行们都互相安慰,可以借着这个机会好好休息休息。”去年,吕思清有近一百场音乐会,走过了四十个城市。音乐家们总是很忙,这段时间,除了宅着练琴,大家终于能把许多平时无暇考虑的事情拿出来再想想。几百年来,倚重线下运作是古典音乐的传统,但现在,“实体”演出恢复的时间一直不能确定,“我当然想尽快返回剧场。在舞台上和大家分享音乐,是我最愉快的一种状态,但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吕思清觉得,目前看来,“复演”还存在着不确定性,比如航班是否恢复?想要重排一台已经取消或延后的音乐会,艺术家是否还有正好的时间?国外音乐家来华演出的种种现实要求会更多。线上,几乎成为唯一可行的选择。
几年前,吕思清就认为古典音乐应该向线上发展,这与他一向抱有的普及古典音乐的热忱不无相关。对很多人来说,看一场演出的交通和时间的成本太高,但网络恰好可以消弭这种距离,“可能你在云南,你也一样可以在网上看到北京或者柏林的演出。”此外,音乐教育、普及讲座等内容,其实也都可以搬到线上。
“以前演出一忙起来,我们就没时间去想这些问题。”疫情发生后,吕思清身边的不少朋友都在尝试着改变。越来越多的音乐家把演奏视频上传至网络,或是干脆开起了直播。下周,吕思清也打算开个直播,谈谈音乐在重大灾难中带给人们的力量和启发。如果直播的效果还不错,他计划着把这种形式固定下来,将来可以做成“异地大师班”。巡演时,每到一地,吕思清常常会在音乐会开始前给那里的琴童开大师班,指点他们演奏的疑惑。若是有了网络的助力,他的讲解必然可以惠及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孩子。
“在音乐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吕思清常提起“敬畏”一词。蔓延全球的疫情让所有人看到了生命至为脆弱的一面,也让吕思清倍感无论面对音乐还是自然,“我们都应该怀有敬畏之心”,居安思危,才能走得更远。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4-03/123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