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什么人才是天生干潜艇声呐的料?他们誉为“潜艇顺风耳”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07 10:10:33

 潜艇被称为“大洋杀手”,以其隐蔽性、灵活性、突击性等无可替代的优势,成为各国海军手中的王牌。yyy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声呐,是潜艇的耳朵和眼睛,声呐兵就是要在恰当的时间点,给艇长送上最需要的信息。”南部战区海军某基地声呐技师张磊说,潜艇出得去、藏得好是基础,打得赢是关键,而声呐就是这一切的基础。“潜艇游猎深海,我就是指挥员手中最锋利的剑!”
 
23年前,潜艇学院教员这样评价张磊:“天生就是干声呐的料!”
 
怎样的人才是天生干声呐的料?就是能听到很多人听不到的声音,张磊就具备这样的能力。
 
学习声呐专业后的第一次听音考核,当其他人还在懵懵懂懂、不明所以的时候,张磊已判别出了考核的10个噪声目标。
 
都说声呐专业难,难就难在要在共性中找特性、在特性中分类别、在类别中精准确定目标,在主机类型、转速、国籍、桨叶等数据中,准确无误地把目标“揪出来”。
 
基本功,只能靠苦练,没有别的捷径。张磊守着录音机,没日没夜地练听音判型。那段时间,每天除了洗澡、吃饭时摘下耳机,其他时间耳机从没离开过他的耳朵。
 
因长时间戴耳机,张磊的双耳发炎并开始流脓水,但他全然不顾,换上大耳机接着听,听坏了3台“磁带+CD”的双模录音机,直到对数据库中的噪音目标全部滚瓜烂熟。
 
“数据库中的目标,随你点!”张磊请战友帮忙点题考自己。
 
战友们惊呆了:张磊无一差错,平均每个目标耗时仅数秒!远远低于训练大纲规定的时限。
 
凭着这手“秒杀”的绝活,张磊叱咤基地无敌手,连年获得听音比武第一名。
 
除了对声音敏感,张磊对装备也很敏感。那年,实射某型战雷试验开始,所有人都捏着一把汗。在搜索接敌的关键节点,声呐装备突然“停摆”,警戒画面成了一条直线。张磊抄起万用表冲进设备舱,仅用5分钟:“××电源故障,换电源!”几分钟后,战雷呼啸而出,准确命中目标,舱内一片欢呼,指挥位置上的首长冲他竖起了大拇指。
 
张磊的“敏感”都是用汗水换来的。
 
那年,接装某型潜艇,从临时宿舍到依水而泊的潜艇,一个来回就是40多分钟,每天两个来回,一天路上要耗时近90分钟。为了节省时间,张磊独自一人搬到新艇上住。一日三餐,他请值更人员帮忙,将饭菜带上艇。白天,张磊跟着厂方技术人员,目不转睛地盯着他们安装设备、检测调试装备,听他们讲装备结构、操作要点、常见故障症状、排除故障的方法。晚上,他拿着图纸在声呐机柜前对照熟悉线路,一会儿趴下来写写画画,一会儿又念念有词地背记相关参数,经常忙到深夜,很快掌握了新型声呐设备。
 
多年来,张磊参与实射了100多条次水中武器,没有一次误判或丢失目标。
 
张磊被基地官兵誉为“潜艇顺风耳”,大家都说,他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
 
一次,在一场“背靠背”潜舰对抗演练中,演练现场突然多出了一艘观摩舰,这让所有人员都一筹莫展,急得直跺脚:“舰型相同、主机相同、转速相同、桨叶相同……这让潜艇声呐兵怎样断定哪个是要攻击的目标啊?”
 
在场的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张磊。只见他冷静地戴上听音耳机,双眼紧紧盯着声呐显示屏,指尖不停地在腿上敲击信号。叠加杂乱的数十种“信号”声,不懂行的听起来如同刺耳的噪音,但张磊听起来却像一首优美的乐曲。
 
忽然,张磊眼前一亮,凭着高超的技艺,他从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信号中抽丝剥茧,“揪”出了有用“信号”,迅速锁定了目标,兴奋地说:“就是它!”
 
鱼雷呼啸而出,精确命中目标……
 
一场漂亮的胜仗背后,是张磊20多年孜孜不倦、不懈努力的积淀。战友们都说:“如果连张磊都甄别不准,估计就没人能甄别准了!”
 
那年秋天,基地声呐专业比武不期而至。比赛要求参赛队员在160个噪声目标中,以最快速度判出噪声目标的舰型、主机类型、转速。经过6轮较量,最后剩下张磊与曾睡上下铺的刘尊纲难分仲伯。
 
“挑选比武范围外的噪声目标,加试一轮!”听音室内,参加比武的50多名选手围拢过来,目光都聚焦在这最后的较量上。工作人员按下录音机播放键。
 
“驱逐舰,汽轮机,X转/分!”张磊抢先作答。
 
“驱逐舰,汽轮机,X-1转/分!”刘尊纲紧随其后。
 
最终,张磊以一转不差的标准答案获得了比武的胜利。
 
日积月累的训练和一次次重大任务的锤炼,让他成为基地乃至海军、全军的声呐专家。
 
前不久的一次任务中,张磊突然发现扬声器中多出许多杂乱的“噼啪、噼啪”声,这一现象引起他的高度警觉。但随艇出海的专家检测后认为,声音是浅海声场环境影响所致,不属于设备故障。
 
“专家并不一定总是对的。”面对权威意见,张磊主动找到专家探讨,共同分析,最后一直咨询到上级业务部门。后来,经厂家排查发现,是一条电缆内芯松脱自激造成的设备故障。排除故障后,专家们都对这名“兵专家”竖起了大拇指。
 
“战场上只有精准的判断,没有‘差不多’。”张磊认为,工作中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没有“弹性”可言。
 
今年7月,在基地组织的基础技能比武中,张磊以绝对的优势摘得桂冠,但优势越大,他心里就越着急。
 
要培养出一名称职的声呐兵,少不了六七年的精心培养。作为基地声呐专业的领头人、教练员,张磊这些年来一直在试图破解声呐兵培养难困局。
 
一名声呐兵的优秀主要体现在对舰船噪音能探索出一套管用的判别方法。
 
“一人蹚一条路,不如众人一起朝着同一个方向开拓,把路走得更宽。”2015年,张磊转岗为声呐专业教练员,他把多年来积攒的笔记心得,结合上千天的出海经验,制作了40多套多媒体教程与大家分享。
 
张磊任教练员两年多,基地声呐专业的训练水平整体上了一个大台阶。
 
“装备的发展为声呐兵提供了许多辅助设备,为声呐兵判别目标属性提供了可靠依据。”2017年年底,张磊重新回到潜艇声呐岗位,在演习演练、战备巡逻等任务中,再一次感受到了无法单靠声呐准确判别目标的危机感。
 
“我们更缺乏的是噪音、是数据!”随着潜艇航迹不断向深蓝延伸,张磊遇到的新噪音越来越多,“针对敏感目标,我们听1000遍都很正常,有些声音我们会一生都在听,但怕就怕在没听过。如果不能准确判别目标,潜艇指挥员怎敢出手?”
 
张磊每年都会被海军邀请帮忙识别有效舰船噪音,作为数据下发部队。虽然不一定每次都能在海量数据中找到有效舰船噪音,但他仍然乐此不疲:“多一个舰船噪音,我们就多一分把握。”对于“王牌”的称呼,张磊并不在意,他只是不愿辜负自己的岗位使命,不愿辜负入伍的初心。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19-08-07/9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