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武汉一学校七成学生能从《千字文》背到《古文观止》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7-01 16:21:44

 眼下,武汉市许多中小学开设了以“诵读经典”为核心的校本课程。面对晦涩难懂的先贤佳作,“熟读百遍其义自见”是老师们普遍采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而在武汉大方学校,一场引导“00后”亲近国学经典的改革与探索已持续了16年。6月18日,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武汉大方学校,聆听书声琅琅。555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孔子对春秋两霸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循着一个极富磁性的声音,记者在明伦六班教室门口驻足,姜灵凯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经典讲解课。从两大男主角的“小名”,到人物个性、生平故事,姜老师将经史古注通过由浅入深的讲述,让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
 
“姜老师上经典讲解课从不照本宣科,他的最新灵感是运用电影手段穿插讲解。”采访中,学生们对姜老师在课上不断创新、融合的教学方式大为赞叹。
 
有学生回忆说,前不久,姜老师还在课堂上播放央视电影频道《中国通史》关于夏商周的历史。而孔子整理过夏、商、周三代的历史,电影与《论语》部分章节“神吻合”。在讲到关键人物名相伊尹时,姜老师是这样开场的:“伊尹和姜子牙齐名,他是中药方剂的发明人,是大医生、大厨师和宰相。可见不会做饭的医生不是好宰相”,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轻松为开讲《论语·尧曰》打开局面。
 
经典讲解的重点篇目《道德经》,曾被美国总统里根引用“治大国若烹小鲜”,在西方也是家喻户晓。主讲人秋池老师说,《道德经》告诉人们,柔和刚不能偏废,在生活中就应该守柔知刚。“这实际蕴含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与大方学校的办学宗旨不谋而合。但我们并不是使用生硬的说教,而是从一个个小切口的故事引导孩子们学会思考。”
 
最近一个月,大方学校小学部四楼的两个办公室里,可以看到在其他学校难得一见的场景:孩子们成群结队地等待老师盖章鉴定。从《千字文》《孝经》到《大学》,从《老子》到《古文观止》……经过一个学期的经典学习,孩子们积极挑战连背通关。据统计,全校800名学生,有571人次通关获奖。学校精选的经典必背篇目,基本涵盖了中高考必背古文内容。
 
开智三班学生杨旖优说,她从一年级开始学经典,对提高阅读、写作能力大有裨益。比如《桃花源记》《兰亭集序》等名篇佳句,经常在考试中出现。有一次作文写风景,她还引用了《滕王阁序》最后一段,为文章增色不少。
 
除了诵读经典,该校针对各个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还开设了礼仪、太极、围棋、戏曲、中医等一系列国学特色校本课程,丰盈学生行为习惯、道德品行和性格修养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诵读经典,是武汉大方学校从创办的第一天起就确定的立校之本。校名“大方”取自老子《道德经》“大方无隅”,寓意宽广无垠的学识境界。走进武汉大方学校,你会发现每个年级的命名都极其独特,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分别为:立本、固基、养正、明伦、育德、开智。
 
武汉大方学校董事长余一清说,要想在儿童时期扎下成人成才的根基,莫过于教授孩子一辈子有用的东西,即经典。打个比方,我们把经典存在孩子大脑里,就好像把钱存在银行里,以后怎么花、会不会花,那是孩子的事情。但是,你没给孩子存“钱”,他就根本没有“花钱”的保障。
 
据介绍,这学期开始,学校从每周八节经典课中,拿出三节开设经典讲解课。至此,大方经典课形成了诵读、讲解、礼仪和力行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为孩子们的道德品行、行为习惯、文化教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理由】
 
身体力行,知行合一。每个周末,孩子除了学科作业,还有“力行”作业,学校鼓励学生回家帮父母做力所能及之事,如:揉肩捶背、打扫房间、做饭洗碗,以尽孝道,也锻炼了学生的自理能力。大方不只教会孩子传承经典,更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经典。
 
——武汉大方学校养正四班学生王梓晴妈妈
 
专家说
 
经典是天地间永垂不朽的作品,是做人做事最高的智慧。经典中既有精湛优雅的语文表现,又有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0至13岁是孩子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背经典一辈子都受用。哪怕暂时不能理解,经典也储存下来,在以后的人生中,结合不同的人生境遇,也可以不断从中汲取营养。经典教育是大方学校的立校之本,十几年来不断完善,从诵读到讲解,还有礼仪和力行,真正把经典植入学生的做人做事中,老师、学生、家长都从中受益匪浅。——湖北省中小学德育学会理事郭齐智
 
长江日报记者向洁
 
通讯员黄珍长江日报记者彭年摄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19-07-01/9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