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屈子晗以散文助推世界汉字节(第二篇)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1-31 14:47:22

世界汉字节是依法经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批准,授权文化长征组委会为承办单位,截至目前是世界最高级别、最权威的世界汉字节日。旨在通过这一汉字盛会推动汉字及汉字文化、汉字艺术 和汉字思维的发展,让汉字走向世界,让世界接受汉字思维。汉字发音、美丽世界、文化自信从汉字做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汉字优越感。

世界汉字节组委会主任张胜利先生 

张胜利先生书法作品

张胜利先生书法作品

中国网于2016年11月28日报道 以《文化长征倡议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为世界汉字节》为标题分别从7个方面 1:汉字的历史价值和意义;2:国际政治形势的需求,成立汉字节,刻不容缓;3:国际文化交流必然促使汉字兴起;4:世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5:表达中国意识形态的需求;6:民族自豪感、认同感的必然;7:现有条件己趋成熟;深入详细的阐述建立世界汉字节重要意义。

文化长征是一个大型的综合性文化平台,是由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武术家、陶瓷家、书法家张胜利先生开创,文化长征是一艘巨大的文化航母,驰骋四海,它带给沿途先进的文化思想,树起了一座座优秀的文化丰碑,被誉为“新时代的丝绸之路”。它始终秉承“文化长征、百家讲坛、分享思想、去伪存真、思想传承、享受成功。”的宗旨,用“带着思想上路,为了理想赶路”的理念,“永远在路上”的奋斗精神,努力把中国优秀文化传播出去,从前沿科技走出来,沿着华夏文明的脉络,引领、传播先进的具有正能量的文化思想,文化理念,讴歌伟大的新时代、为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努力。已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辉煌走过了120站。文化长征创立者张胜利先生审时度势,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时提出成立世界汉字节这一伟大创举,把汉字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提高到了民族节日的高度,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对提高民族文化自信,彰显民族自豪感做出了独特贡献。张胜利先生和他的世界汉字节因而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年鉴,永载史册。 

张胜利先生和世界汉字节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年鉴

文化长征迄今为止已举办了三十六届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何方高峰论坛,到目前为止是探讨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何方持续时间最长,直接参与人数最多 .影响力最大的公益活动,倾力打造了海洋画派、燕京画派、中原书派、中原画派、齐鲁书派等众多书派、画派,并提出“尚势”、“尚趣”是现在和未来中国书画发展方向,“使观赏者和创造者人性更加完美”是艺术的最终目的等书画艺术理念。在书画界、文化界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回报社会、回报书画界,经研究决定,世界汉字节组委会将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加盟,组成一支具有强大影响力的团队,举办世界汉字节公益书画大讲堂活动。其内容包括举办免费公益书画教学培训、艺术收藏、书画艺术欣赏,等公益讲座活动。

世界汉字节公益书画大讲堂助力成员屈子晗简介:

花开云散,“适”者生存

作者:屈子晗(河南省灵宝一高,高三1601班)

“每个灵魂都是一条河,在寻找他们回到海洋的路。”

“适”·拥抱不美好

适应,一个多么普通的字眼。似乎从我们降临到这光怪陆离的人世间,我们便要开始学会适应。适应于孩提时代的未知世界;适应于壮年时分的残酷竞争;适应于迟暮之年的衰老变数。于这万千世界,有些事情可以改变,但有些事情只能去适应。

适应,不是掩盖,不是自暴自弃,而是接受残缺、破碎,拥抱所有的不美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相貌,体型,健康,这些由于客观事物而无法改变的事,往往会让人自卑、痛苦,甚至最后深陷泥潭,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史铁生也曾在二十岁之际,因双腿残疾而慨叹上天的不公,但当他深处地坛,思辨人生时,他写道:“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既然这样,为什么不接受呢?为什么不好好活着?于是,他选择适应,在文学创作之中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于我们而言也是如此,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长得漂亮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是完美无缺,无论是残疾、障碍,还是丑陋、疤痕,但只要有生命存在,每个人都可以让自己活得更精彩。拥抱这些不美好,珍惜宝贵的所得,不依附,有自尊,独立,便是适应的应有境界。

“应”·开启新人生

著名大师冯骥才曾经说过:“风可以吹起一张大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单单只是去适应和拥抱这些不美好,就够了吗?

适应,不应仅是拥抱不美好,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的改变,开启属于自己的新人生。史蒂芬·霍金身患渐冻症,全身的肌肉只剩眼皮和三个手指可以活动,但他却从来屈服,投身深邃无边的宇宙,以浩瀚星辰为伴,成为夜空中最亮的启明星;王心仪拥有着自己无法改变的初审,身居贫穷却不甘于贫穷,反而感谢贫穷让她坚信知识和教育的力量,贫穷限制了她的视野,却让她在不断地适应中,跳出了出身的限制,走向了更坚定的人生;贝多芬不惧耳朵的失灵,而是在接受和适应残缺之后,毅然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从而成就不朽的杰作...人生在世,不顺之时十之八九,无法改变之事亦不在少数,在这些时刻,惟有适应,方能淡然;惟有提升和超越极限,才能冲破桎棝,守得云散花开。

“适”者生存,唯“适”方才有“生”的资本,唯“变”才能有“越”的可能。活着,灵魂在歌唱。时而悲伤,时而沉闷,时而喜悦,唱出人生百态,酸甜苦辣。而适应便是其中最不可或缺的音符,“一朵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次跃倒也荒废不了整段旅程”,适应是去拥抱那些不美好;适应,更是开启新的人生。在适应中感受人生百态,在适应中寻找岁月静好,在适应中体味多彩人生。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唱一曲风花雪月,吟一阕岁月静好,烟火、流年、沧桑,唯等花开云散,“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