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下午,甘肃丝绸之路渭河文化有限责任公司创排的大型新编秦腔历史剧《灞陵桥》彩排演出暨审核研讨会在剧团举行。
新编秦腔历史剧《灞陵桥》以一百年前修建灞陵桥的历史事实为基本主线,通过《托银》、《追索》、《探牢》、《街谈》、《驱龚》、《议定》、《争执》、《建桥》、《命名》九场戏,并穿插同时期“张校”的诞生,表现了乡贤们热爱渭源发展渭源的历史业绩,反映了廉善之官与贪恶之官的施政利害,肯定了民心名力助办公益的积极意义。
下午三点,新编秦腔历史剧《灞陵桥》彩排演出在剧团正式开演,演出结束后,随即召开了该剧研讨会。中国戏剧家协会甘肃分会副主席严森林、定西市文联主席常青、定西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马应聪、定西市文广局艺术科科长魏旭德、中共渭源县委常委包翠霞、各个单位的领导以及该剧编剧、导演、演职人员参加了研讨会,对该剧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分析讨论。
编剧张慧源,感谢今天来的各位领导、专家,感谢导演、乐队以及所有的演职人员。我用九个字来表达我的心情:来渭源,写渭源,唱渭源,其他我要表达的都在戏剧里了。对于我们的剧目不足的地方,我们下来一定会认真交流,把剧目做到最好。
导演—田学林,首先,对今天来观看演出的专家以及各位领导表示感谢。我们团里排一部戏,有这么多领导、专家的关心,给我们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对我们的新戏的提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其次,我们的这个戏是一部大戏,文化公司的张总的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一心想把《灞陵桥》搬上舞台,编剧张老师写了,今天就搬上舞台了,这部戏是非常有价值的。再次,我觉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大家能表现到这个程度,真的很不错,这部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希望各位专家、领导畅所欲言,提出宝贵的意见。
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严森林,从《渭水医魂》认识了这个剧团,到后来的《禹河春》、《公民张三》,再到今天的《灞陵桥》。一个县级民营企业在艰苦的条件下每年都有新剧,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很多省上的大剧团都办不到,我在多种场合宣传渭源县渭河源演艺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公司创排的新剧。公司很有戏剧精神,也因为县领导和张总对文化事业的执着,所以连续四年每年出一部新剧。希望大家共同努力,认真打磨,在演出的过程中更加熟悉,在每次的演出中自己找问题,再研究,再打磨。希望把这部剧打磨的更加完善,更加完美,能在更大的舞台上去呈现这部非常接地气的、展现传统文化和乡绅文化的历史剧。
市文联主席—常青,祝贺公司又出了新剧,之前都没有听到,听到已经是邀请我参加研讨会了,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排出了这么好的剧目,我为所有的创排人员的努力感动。《灞陵桥》用戏剧的形式表现出了渭源精神、淳朴民风,弘扬了渭源文化和地方乡绅风貌,符合时代主题。我衷心祝愿这部剧能走出县城,走向全国。
市戏剧家协会主席—马应聪,大家在严寒中排练,难能可贵,演员和音乐把剧本要表达的意思已经表达出来了,很不错。从序引开始就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从孩子落水到救孩子,给后面的剧情埋下了伏笔,引出了后面的剧情,故事很感人。我们要注意细节,不断打磨、提升,要再发掘、加工,把戏演到最好。
市文广局艺术科科长—魏旭德,演艺公司连续四年每年都有新戏排出,前三部都在北京和省市展示,我很关注公司的发展和壮大,公司为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只要有新的剧目和作品,国家都会大力支持。《灞陵桥》是公司的第四部新剧,这部剧有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也有对习主席提出口号的引申,体现了渭源人民的辛劳,是表现时代主题的剧目,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希望继续打磨、研究,再次进京演出。
县委常委—包翠霞,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我和大家已经很熟悉了,我能认出演员在其他剧中扮演的角色,《灞陵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演出,是因为所有创排人员的热爱和辛苦付出,才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排出这部剧。2019年是县里的脱贫之年,不仅是物质脱贫,而且要精神脱贫,《灞陵桥》是贴合时代主题的一部戏剧,体现全县人民同心同德的一种精神,对全县人民是一种鼓舞、一种启发。希望全体创排人员努力推进文化事业的进步,创排出更好的剧目。
县文广局—刘科,感动张总在企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坚持理想信念,是对渭源大地、对秦腔艺术的热爱,剧团的努力是省、市、县领导有目共睹的。自从改制以来已经出了四部新剧,创排的新剧也已经演出了,在艰苦的环境排出这么优秀的剧目,实在不易。公司创排的新剧都是渭源的名片,尤其是在灞陵桥重建100周年之际,创排出了新编秦腔历史剧《灞陵桥》,真的很不错,我会尽我所能为新剧宣传出力。
县电视台—乔彩凤,从上次预排练到这次看排演,很震惊。乐队的加入对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演员从表演、舞美等各个方面都有提升,对整个戏剧的把握很到位,对演出成功表示祝贺。我也提出一点建议,希望背景更加细化,贴近主题。
公司董事长—张鹏举,感谢各位专家、县委县政府和各个单位的领导在百忙之中前来观看演出,指导这部剧。也感谢每一位参演人员的付出和努力,只有大家努力了我们就有进京演出的机会,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新编秦腔历史剧《灞陵桥》,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搬上舞台。虽然时间很短,但与会专家、领导充分肯定了该剧的创作意义和艺术表现力,忠恳的提出了不足和具体的修改意见。全体创排人员要继续精雕细琢,克服创排中遇到的困难,认真听取专家学者的具体修改意见,为新编秦腔历史剧《灞陵桥》早日与观众见面更加努力。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