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总会主办、江苏校友会承办、新华日报报史研究所协办的“潘梓年同志革命精神研讨会”在潘梓年故乡宜兴举办,此次研讨会是纪念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系列活动组成部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助理邹秉国和新华日报报史研究所所长赵剑波代表主办方和协办方致辞。
潘梓年(1893-1972),江苏无锡人。1948年任中原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中原大学即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前身。潘梓年同志是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被称为“中共第一报人”。1937年12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潘梓年赴南京筹办《新华日报》,被毛主席钦点为第一任社长。
邹秉国校长助理在致辞中说“今年是潘梓年同志诞辰125周年,也是革命元勋手植、潘梓年同志精心培育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在此我受栾永玉书记、杨灿明校长委托,向潘梓年老校长家人致以真挚的祝福,向江苏校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同时,祝愿老校长的家乡宜兴市各项事业蒸蒸日上,祝愿《新华日报》越办越好”。
会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原党委书记、校友总会原会长徐敦楷回顾了潘梓年同志创建中南大前身—中原大学并主持工作的峥嵘岁月。他说“我们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是中原大学的嫡传继承者,我们不能忘记这所学校的主要创立者-时任中共中原局第一书记的邓小平,不能忘记宣布大学成立的中原军区司令员刘伯承,不能忘记大学的筹备委员会主任陈毅,不能忘记因工作繁忙未实际到任的第一任校长范文澜,我们更不能忘记的是中原大学的实际创建者潘梓年。”“中南大为了永远纪念潘梓年校长,除了在校史中有浓墨重彩的篇章,在校园中部有一处“梓年园”,西部有一条“梓年路”,还准备在校园东大门处立一尊潘梓年校长的铜像”。
潘梓年同志长子、曾任财政部预算司处长、副巡视员的潘新伯讲述了潘梓年同志的革命事迹。潘老深切回忆了潘梓年同志的朴实形象和革命情怀“父亲个头不高,削瘦而干练、精神。看上去很严肃,说起话来,带一副浓重的无锡口音,给人一种和蔼可信的感觉。”“每当夜深人静,尤其是父亲生日、忌日、清明节这样的日子,我的脑海里都会浮现出父亲慈祥的面孔,耳边回响着父亲亲切的话语,我要做父亲一样的人,这是我对父亲永远的怀念。”潘老特地将潘梓年同志曾经佩戴的一块手表,捐献给宜兴博物馆。
参加研讨会的学校领导、江苏校友和各界人士,来到宜兴潘汉年故居纪念馆,寻访潘梓年同志的革命足迹。潘家是无锡当地名门望族,潘梓年同志较早的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是其堂弟潘汉年的革命领路人。大家边走边看,边看边议,时而驻足聆听潘新伯同志的讲解,时而拍照留念。大家对潘梓年同志毕生致力于追求光明与真理的革命情怀钦佩不已,潘梓年同志的一生是一代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心忧天下、曲折求索、英勇献身的缩影。
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潘梓年同志终生执著于真理、始终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的信念,矢志不渝的报国精神,用实际行动为母校建设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庆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校团委书记陈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于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总会副秘书长万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友总会干事李沛等参加研讨会。
出席研讨会的江苏校友会会长和资深校友:尹平、蔡桂如、费良江、吴立新、朱建军、罗宪许等。
校友总会副会长、江苏校友会副会长尹平代表江苏校友会,发起了关于向母校捐赠潘梓年铜像的倡议。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江苏校友会将发动广大校友募集资金,邀请专家设计制作潘梓年同志铜像,敬立于母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