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技术沙龙于2018年7月30日晚在集团公司五楼会议室举行。本次技术沙龙以讨论的形式展开,由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刘五军以“高大模板方案”为主线,对于高支模在各阶段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作了讲解,大家针对其中的一些关键点做了详细的分析讨论。
首先,以《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2018)37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令为依据,刘总将高大模板方案分为七个主要内容来讲述:施工依据、技术条件、支撑系统材料选择、支撑方式、构造、混凝土浇筑方式、验收。这里我们选取其中的几个方面根据讨论的问题做一下概述:
技术条件--控制指标:
1、挠度:梁是主要受弯构件,挠度是其主要控制因素之一。
那么支模时,梁为什么要起拱?梁起拱是为了改善梁的受力性能;支模板起拱是为了控制变形。
2、水平位移:高支模架控制水平位移的目的:高支模计算时只计算竖向位移,若有水平荷载,则架体有偏心,架体就会倾覆。
3、荷载:高支模里立杆能承受的最大荷载是多少?
规范《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第4.3.15条规定:单根立杆的轴力标准值不宜大于12kN,高大模板支架单根立杆的轴力标准值不宜大于10kN;立杆顶部承受水平杆扣件传递的竖向荷载时,立轩应按不小于50mm的偏心距进行承载力验算,高大模板支架的立杆应按不小于100mm的偏心距进行承载力验算。
混凝土浇筑方式:
1、从一端到另一端?
2、从中间向两端?
3、循环浇注?
4、从两端到中间?
混凝土浇筑顺序的选择,不是固定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综合考虑构件的局部変形、建筑物的整体变形等因素来确定。
参与此次技术沙龙的大都是各项目上的主任工程师,通过这一次的讨论,发现大家对规范在深度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而主任工程师作为管理者,不仅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站在管理者的角度去看问题,首先就是要知道害怕,安全无小事,况且是在事故多发的工地上。只有从根源上解决所有隐患,才能保证安全,工程才能顺利进行,所谓战战兢兢能成功即是如此。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