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情赋评剧 爱铸梅韵 ——访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副团长徐金仙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8-01 11:39:09
从1989年参加首届石家庄市青少年艺术节获新秀奖起,徐金仙多次荣获河北省文艺振兴奖·青年表演奖、河北省戏剧节优秀表演奖等奖项。2001年9月,徐金仙主演的现代评剧《心灵的呼唤》,荣获第二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同年10月,徐金仙先后主演《心灵的呼唤》和评剧经典剧目《杨三姐告状》荣获第六届“映山红”中国民间戏剧节优秀表演奖。2003年5月,徐金仙以在《心灵的呼唤》《胡风汉月》和《宝玉哭灵》中的出色表演,登上了第20届梅花奖的领奖台。
 
折取中国戏曲最高桂冠的那一刻,徐金仙回首来时漫漫长路,或许想起了那个刚毕业不久就直接上台演“杨三姐”的小姑娘,那个小姑娘虽然紧张得想哭,可是却没有忘一句词,圆满地演了下来;或许还想起了那个发着烧、打着点滴都要跑上台的背影;她想起自己没钱请高级导演说戏,只好找来同学当“活镜子”指出自己的不足,然后自己默默“悟”;或许想起,《宝玉哭灵》一折,“串行”演宝玉的难度:穿上三寸高靴,随着弱起渐强、由慢渐快的唱腔,一步一抖,一步一颤......
 
近几年来,在徐金仙的主持下,剧团新戏叠出,2016年创作了《西子重华》,2017年创作《美丽乡村》,今年已经开始对词排练新戏《磨盘谣》。“一年一新剧,三年三部戏,是有点累了,但是赶上了这个好时代,戏剧人应该不辜负这个时代”。
 
平时,徐金仙还进基层进行戏剧普及讲座,每有团体邀请,都欣然前往。从去年开始,她却发现自己“出不去了”。去年,我省发行了三万张“文化惠民卡”,实现了“变补贴院团为补贴市民”的财政投入方式。徐金仙敏锐地抓住了文惠卡发行的机遇,借鉴市京剧团的“一月一名剧”的成功模式,邀请同为梅花奖得主的罗慧琴在石家庄市青少年宫会堂与她联袂出演评剧《花为媒》《杨三姐》,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票房表现良好。“我得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看金仙可能已经没有新鲜感了,同样一个馒头,拧一拧是麻花,搁点糖是糖三角”。
 
剧团去年的演出任务是130场,却完成了161场。徐金仙把“戏曲进校园活动”看成剧团的重要工作,十分注重现实题材的“现代戏”创作,今年的新剧《磨盘谣》是《美丽乡村》的姊妹篇,取材于“三袋米”当中母亲这个角色的精神,勾画一个“因祸返贫”的故事,讴歌了母爱、诚信和人间大爱。“现在的孩子们不好管,但是只要我们的一句话他们记住了,就能改变他们的想法。我既然想到了,就要去做”!
 
想到就要做到,这句话让眼前这位娇小的女性迸发了一种令人惊讶的大能量。在艺术的辽阔疆域上,她仰望星空,心无旁骛,不断追求着更高的境界,而在繁琐的管理工作上,她又脚踏实地,初心不改,不负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