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由北京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2018北京国际青年旅游季”在北京坊拉开帷幕。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巡视员史安平,北京市文物局副局长于平,西城区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刘冀、正阳门管理处书记张辉、朝阳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调研员牛宇闳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国际旅游达人、中外青年学生、游客以及媒体等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中轴线是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传统文化活的载体,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更体现着大国首都的文化自信。
为期三个月的“2018北京国际青年旅游季”活动以“穿越中轴,探访古今”为主题,围绕古中轴传统文化体验之旅和新中轴建设成就发现之旅两大主题,重点推出了“行·历史之轴”、“观·艺术之轴”、“品·风俗之轴”、“感·潮流之轴”和“探·发展之轴”等五个分项活动,全方位展示中轴线带给北京的独有的壮美秩序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中轴线申遗加油助力。
开幕式上,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巡视员史安平代表活动主办方真诚邀请各国留学生、旅游达人和青年游客,积极参与各项活动,体验中轴线文化,感知中轴线遗产,并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传播、微博讨论与大家分享所见所得,分享中轴线故事!
本次活动上,记者采访了多位留学生代表。请听记者雅萍的采访:《2018北京国际青年旅游季启幕》。
你不可不知的小档案:
北京中轴线,是指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北京的城市规划具有以宫城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特点,很多建筑都建筑在对称轴上,称为中轴线。
元代,中轴线正式形成,位置在今旧鼓楼大街的中心线及其向南的延伸线,越过太液池东岸的宫城中央;到了明代,统治者将北京中轴线向东移动了150米,最终形成现在的格局。
建立中轴线,目的是为强调封建帝王的中心地位,正如中国之名,意为“世界中央之国”一样。城市总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中心,左面为太庙,右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后面为市场,即“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因此在城市布局上成为世界上最辉煌的城市之一。
中国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赞美这条中轴线是“一根长达八公里,全世界最长,也最伟大的南北中轴线穿过全城。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体形或空间的分配都是以这中轴线为依据的;气魄之雄伟就在这个南北引伸、一贯到底的规模”。
2011年6月11日是中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北京中轴线申遗文物工程正式启动,包含故宫、天坛、永定门一线的古建筑群有望以“轴线”的形式整体收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北京市文物局同日启动了中轴线文物保护工程,先期将对大高玄殿、北海万佛楼和阐福寺等一批重要文物建筑进行修缮。
2012年5月,北京中轴线申遗46处古建启动修缮工程。
中轴线到底有多长,覆盖面有多大?北京市文物局给出答案:这条“北京脊梁”分为遗产区和缓冲区两部分,覆盖老城约65%的面积。这条壮阔的城市轴线上,既有恢宏的皇家建筑,也有古朴的民居四合院和重要的近现代建筑。已经确定的14处遗产点:永定门、先农坛、天坛、正阳门及箭楼、毛主席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广场、天安门、社稷坛、太庙、故宫、景山、万宁桥、鼓楼及钟楼。
2018年7月3日,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透露,中轴线申遗坚持“保护为主、科学管理”的理念,确定了永定门、先农坛、天坛等14处遗产点,力争在2030年基本达到申遗要求,确保到2035年内实现申遗目标。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