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小组、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中国土地学会土地规划分会共同组织的“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研讨会”在京召开,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有关同志和相关技术单位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聚焦长江经济带产业布局、空间规划和交通规划协同发展,就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重大问题、关键思路展开研讨,并邀请专家点评、提出建议。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小组成员孙雪东主持研讨会并作了开场发言。他指出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仅过去滋养中华文明,未来还将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自然资源部迅速响应和落实党中央关于长江经济带保护与发展的有关要求,启动了长江经济带国土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了阶段进展。综合交通是国土空间规划中的重要板块,国土空间总体布局的基础框架和重要网络,对生产要素流动,对城镇产业体系和城乡格局都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当前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发展在空间上还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综合交通发展与生态保护、修复客观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和冲突。二是基础设施通达程度尚不均衡,存在基础设施建设过度,缺乏协调与联动等问题。三是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构建尚存在短板,影响了黄金经济带效能的发挥。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和交通体系建设涉及水、路、港、岸、产、城等多个方面,需要正确把握自身发展和协同发展、当前和长远、区内和区外,技术进步与生产生活方式转变等多个方面的重大关系,发挥综合效应。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交通院院长张国华做了“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交通”的专题汇报。汇报围绕基本特点、问题与挑战、对策与思考三方面展开。提出长江经济带空间规划综合交通要立足“大开放”格局,把握“大区域”尺度,按照“一体化、综合化、立体化”特点考虑,围绕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以推动“交通·产业·空间”协同发展为思路,进一步提高综合立体交通系统的空间统筹能力。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做了加强空间治理的主旨发言。强调要打破纵向治理模式,建立空间治理体系。空间治理体系要关注八个方面内容:一是要实现空间发展、二是要把握空间均衡、三是要注意空间结构、四是要突出空间规划作用、五是要体现生态产品价值、六是要合理控制开发强度、七是要关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八是要明确主体功能。围绕长江经济带发展,杨主任提到综合交通要明确黄金水道定位,解答清楚未来长江到底运什么的需求?在空间治理上做好减法文章。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崔功豪点评指出:长江经济带是全世界流域最大的经济带,要注意把握全国的战略格局,在空间上要关注上、中、下游,临江、沿江、腹地,南岸和北岸三种不同尺度的差异关系,把不同地区的经济产业人口状况反映在综合交通发展战略中,要继续加强对产业、交通、空间、城市的关注,促进交通从支撑载体向发展引领的转变。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副司长马强点评指出:要在做好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前提下,科学划定“三区三线”空间规划底图,在此基础上再叠加各类空间要素,推进“多规合一”。综合交通是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要在空间本底上考虑各类要素流通的需求,发挥交通的向导性作用,先于其他空间要素布局。
交通运输部规划司原巡视员于胜英点评指出:交通能够对国民经济社会体系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我国交通发展竞争力还存在不足,交通物流成本偏高,下一步交通发展要合理解决均衡化问题,多从减法的角度审视需求,围绕产业梯度转移加强交通与产业的关联分析,找准并预留好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线位,关注交通设施在空间上的线性工程特点,建立和发挥好综合交通管理体制作用。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原副院长关昌余点评指出:国土空间交通规划是开创性、探索性、引领性的工作,搞好这个规划要解答好期限、范围、基础、尺度、差异化和空间管控等问题,把握长江经济带2035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抓住国务院当初下发文件的五个有利于和七项任务,明确空间规划综合交通研究的内容和深度,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践行绿色交通发展要求,布局综合交通走廊和综合交通枢纽,实现规划的落地。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民航规划院院长胡华清点评指出:民航发展与空间规划存在密切关系,当前国家整体航空运输还处在快速发展时期,运输需求不断增长,长江流域特别是上游省份对航空交通的依赖度较高,机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围绕重大机场枢纽要发挥好临空经济区对周边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小组召集人庄少勤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他提出规划要坚持三个导向。一是目标导向,交通方式本身就是代表一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不是单独的一种工具。在面向2035乃至2050的目标下,交通的布局首先要考虑绿色发展这一重要前提,对交通、产业的结构、形态规划从传统的规模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其次在高质量发展的阶段下,要以人民生活品质为优先,重点分析长江上中下游最优的产业、生活布局;最后要在新型全球化背景下,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通过交通打造便利联通的网络交通格局,打造全方位开放格局,关注和解决好城市群、都市圈、社区等不同层面的发展需求。二是问题导向,规划不仅仅是描绘蓝图,更重要的是解决关键问题。长江经济带差异足够大、空间足够大、挑战也非常大,长江经济带在结构布局、资源利用、环境保护、航运等方面仍然存在问题,需要空间规划规划作为统领,明确各类空间关系。三是治理导向,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级的区域、流域规划,具有特殊的流域生态功能和航运功能。要把握国家与区域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规划不仅是编制方案,也是策略。要通过政策措施实现规划对实施层面的传导影响,为长远发展留有韧性和余地,发挥交通先行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