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之美,在于匠心”,2018年7月22日,当代“宋代名窑”艺术精品展开幕式暨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陶瓷艺术馆举行。
莅临本次大会的嘉宾有:原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长杨自鹏、清华大学教授,中国陶瓷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守智、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莉英、禹州钧瓷实验区办公室主任霍保宏、中国陶瓷频道河南办事处主任李少辉、北京陶瓷商会会长陈进林、北京陶瓷艺术馆馆长陈美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李竹玲、陶瓷界专家领导、当代“宋代名窑”艺术家、知名陶瓷收藏家等。
北京陶瓷艺术馆馆长陈美霞女士致辞。她讲到,宋代形成了著名的八大窑系,是中国陶瓷发展的一个高峰,但是当代陶瓷发展整体来说,各窑口发展状况不平衡。希望通过本次论坛,更加深入地推动陶瓷行业的发展。她还表示,北京陶瓷艺术馆今年将成立中国陶瓷设计研究院,成立历史名窑北京推广中心,开启陶瓷设计高研班,并承办世园会文创产品展览、参与2022北京冬奥会文创等项目。未来我们希望和全国各瓷区政府、陶瓷行业各专家、各艺术家、各企业家,继承创新,用新理念、新平台、新方法,不断满足人类的新生活方式,共同努力、不忘初心,一起推动陶瓷行业的更快、更好发展。
中国陶瓷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守智先生致辞。他从新中国建立周总理恢复中国古代名窑的指示谈起,总结这几十年的恢复与发展,他表示,到今天,各个窑口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作为新中国陶瓷恢复后的第二代、第三代传人或第四代年轻学员,今天能有机会共聚一堂,共同探讨当代“宋代名窑”如何在继承传统当中精益求精,如何使当代的窑口能更好的融入时代生活,此次盛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莉英女士致辞。她谈到,中国陶瓷从简单到复杂走了一条漫长的发展历史,宋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今天和五大名窑、八大窑系产区的各级大师们共同见证各个瓷区烧制的作品,然而这些作品参差不齐,今天精品展的目的就是大家一起交流借鉴,共同促进陶瓷行业的进步。
禹州钧瓷实验区办公室主任霍保宏致辞。首先他感谢各位领导对钧窑的关心,同时感谢北京陶瓷艺术馆名誉馆长陈进林先生对于陶瓷行业的贡献,他表示,钧瓷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行业的帮助,对张守智教授等人对于钧瓷发展提出的意见表示由衷的感谢。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李竹玲女士致辞。新理念、新工艺、新作品、是当代陶瓷作品新的发展,而当代“宋代名窑”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获得空前的发展。耀州窑作为中国北方青瓷的代表,既重视传统也致力于耀瓷技艺的创新与传播,并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她希望大家共创发展、为陶瓷行业的健康次序发展贡献力量。
11时许,全体嘉宾进入北京陶瓷艺术馆展厅,参观各窑口艺术家精美作品。大家被艺术家们对历史文化的传承精神所感染,仿佛走入了宋朝,重现了宋瓷的巅峰时代。
此次盛会得到了各媒体的关注,前来参展的艺术家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下午14:30分,“当代‘宋代名窑’发展高峰论坛”在主持人聂张成的宣讲中正式开始。
随着北京陶瓷艺术馆名誉馆长陈进林先生的致辞,论坛活动进入到主体部分,现场文化界领导、各窑口艺术家代表、众多资深陶瓷收藏家悉数发言,大家就当代“宋代名窑”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当代陶瓷行业如何继承与创新?新生活方式下的当代“宋代名窑”如何发展等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各窑口代表磁州窑刘立忠、闫保山,耀州窑李竹玲,建窑徐子明,钧窑王建伟、崔松伟,汝窑李晓涓,哥窑徐建新,定窑庞永辉,官窑朱芳魁,国宴餐具企业汤伟针对自身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向大家做了阐述。
杨自鹏、梁任生、张守智、王莉英、刘培金、吕晓庄、侯样祥、邱耿钰、张昆、杨玉洁、饶中亮、于欢、张再林等席上嘉宾进行了深度分析和激烈讨论。
整场论坛,各艺术家对陶瓷行业的发展献言献策,尤其是张守智教授的发言,更是对现代陶瓷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当代“宋代名窑”的出路找到了突破口。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