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底色好,是助力发展最好的名片。近几年,吉林的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城乡环境更优美,这都是有目共睹的改善。我们深知,生态环境变好,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全区根植绿色发展理念,展开了一系列掷地有声的绿色转型探索实践,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修复底色还原天空蓝
昌邑作为中心城区,扎实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是使命担当也是民之所需。我区紧抓重点领域整治,把源头、重监管、强减排、促发展,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燃煤锅炉整治是建设生态城区的重要环节,我区积极开展燃煤锅炉专项整治行动,全面完成了辖区燃煤锅炉的清查和禁燃区内燃煤锅炉的取缔和改燃,建成区内24户34台10蒸吨以下小锅炉已通过改燃、并网、改天然气、关停等措施全部整改完毕。
此外,积极编制《昌邑区秸秆禁烧工作方案》,与各乡镇政府签订《秸秆禁烧责任书》,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宣传秸秆禁烧政策、综合利用意义和途径;开展加油站专项治理,辖区内31个加油站全部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59辆运油车全部安装了油气回收装置;对辖区内商混、砖瓦、涉气企业进行清查,对检查中发现的扬尘污染、环保设施闲置、排放废气烟囱高度不够、废气处理不规范等问题进行集中治理。
常态治理保卫河水清
改善水生态环境,是一件久久为功、福泽长远的利民工程,我区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责任,统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水环境防治发生的变化。
我区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18条,按照分级分段分左右岸的原则,已全部实施河长制。去年以来,出台了信息报送及共享、河湖日常监管巡查、督办督察、区级验收、考核问责等7项制度;全区落实区、乡、村三级河长176名,各区级河长先后到所负责河流巡河检查,带动各地河长开展巡河776次;为解决河道淤堵问题,投入资金350万元,完成了搜登河、蓝旗河、土城子河、鸭通河、龙头泡河、条子沟河等河道清淤工作,清淤长度70余公里。
同时,我区还对85个农村饮用水水源地进行清查,及时掌握周边情况并建立台账;制定丰士河流域治理工作方案,对丰士河断面进行定期监测,出具数据54个,同时对进口出口及沿岸7个排污口进行检查监测。
环境整治绘就乡村美
干净的街道、硬化的水泥路面、村道两旁笔直的小树……昔日人们印象里道路狭窄、垃圾遍地的乡村已经一去不复返。
近几年,全区大力开展以“六清”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其中,“户分类、乡村收集、公司处理”的无害化垃圾收运模式让农村垃圾处理找到了出路。去年,积极开展城乡一体化乡镇政府所在地垃圾收运项目,已完成布设地埋式环保桶128个,覆盖4个乡镇47个行政村,今年4月1日,项目正式投入运营,起到了良好的整治效果。
在解决生活垃圾的同时,吉林着力做好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摸底排查乡镇养殖业,对污染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开展养鸡户专项整治,对存在的鸡粪污染进行处理。此外,还积极开展绿美行动,重点推进农村庭院绿美、河岸绿美、村屯绿美、公路绿美等工作,按照“一村一树”的原则,对绿化区域内的树种和数量进行合理配置,打造乡村绿化景观带和绿化长廊。
如今,昌邑各村镇正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中所要求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奋力前行。
编辑: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