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共生”吹响当代艺术集结号 ——秦皇岛当代油画艺术研究院成立首展起帷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7-25 09:24:39
“一花独秀”徐春丽女性个案研究展的余香未散,我市的当代艺术家们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筹备又一个展事:7月25日,由秦皇岛市文联等单位主办的“共生——秦皇岛当代油画艺术研究院成立首展”将在秦皇美术术馆开幕。为了让观展群众更好地了解当代艺术,记者提前探班,为大家揭秘“共生”的亮点。
 
费正《包饺子》
 
艺术共生,催化跨越融合
 
为了能够更好地解读“共生”,记者采访了画展背后的人和事。
 
秦皇岛当代油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李立说:“成立当代油画艺术研究院其实是水到渠成的事。在“85思潮”以后,当代艺术在经济大潮和网络泛滥的冲击下,进入了一个低迷状态,出现了很多浮夸甚至是草率的状态。我们希望能像吴冠中、林风眠等前辈那样回归艺术的学术性。当然,我们并非认为自己比其他艺术家更有使命感,组织之所以能够成立说明它迎合了大家的期盼。”
 
策展人亚日诠释了展览主题“共生”的概念。“艺术往往会催生出思想的跨越者,他们进入现实,穿越时间的维度进入彼此拓宽思想的空间,因为不同的地点时间节点产生不同的美学价值。这个时代,在跨越、融合共享社会主体结构理念。如何再次解读艺术品是现代性的观看方式提出的意义所在。相信这次集结的输出将会开启国际共生美学。”他说。
 
市文化局副局长丁连斌肯定了秦皇岛当代油画艺术研究院的积极作用。他说:“成立这样的民间组织可以最大限度地在民主、自由的氛围中发挥民间力量对于我市艺术发展的推动作用,对于我市当代艺术来说,它有机会让更多的民众理解和尊重当代艺术。”
 
徐福厚《山之五》
 
名家亮相,提升展览水准
 
此次展览,秦皇岛当代油画艺术研究院邀请到了我国第四代艺术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当代油画家费正先生和河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徐福厚。
 
费正先生是著名画家董希文的研究生,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擅长油画,作品有《老农》《剥蒜》《春》《包饺子》等。他的作品曾代表中国参加中法建交文化艺术交流。在展览当中,一位舞蹈家被他的作品深深打动,以至于在他的画作前翩翩起舞。而被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是与我们北戴河相关的两幅年画,以毛泽东为主题的《无限风光》和《毛主席在北戴河》。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院长杨飞云评价说,“我每每看到他的画总会直接想到莫兰迪的绘画,不刻意恪守,不强力强调,而是一种自然而然不经意的美感,让努力作画的画家艳羡和汗颜。”
 
徐福厚先生是《当代油画》24写意专辑入编艺术家之一,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7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杨立光、刘依闻、尚扬先生。《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评价说,“因对西方现代主义哲学的兴趣而开始了诗歌创作的徐福厚,诗歌一直成为他油画创作最重要的思考方式。在某种意义上,他的油画又都是他诗歌中阐发的人文情怀的视觉化,因而,他的油画特立独行于当代众多油画艺术个性。”
 
7月25日,他们的作品将出现在我市秦皇美术馆,对于岛上的艺术爱好者岂不乐哉?
 
这次展览的作品涵盖了老中青三代当代创作者的心血。费正代表老一辈当代艺术的风骨,徐福厚、郑峰、李立、尚春、姚远、王宝军、徐春丽彰显了当代艺术的中坚力量,而马欣媛、王智慧、若兮、李鹏克、赵红燕、戴红等年轻艺术家也显现出了旺盛先锋思想。
 
展览的学术主持郑峰认为:秦皇岛当代油画艺术研究院的成立是时代的必然,它标志新的文化精神的重组思考,新思维方式的重新搭建,所融入的艺术家不仅有本土的,也有其它城市的,通过不同年龄段的生活阅历感受用架上来诠释各自的当代精神意识,不论是夸张、象征、批评、调侃、幽默、诙谐、关注、规则、孕育、梦境、游历,其目的就是吸纳最优秀的艺术家入驻于此,用不同语汇视角来丰富我们的视觉空间,探索、研究当代艺术的语境发展。
 
这次参展的老中青艺术家们都有着各自对当下社会问题、生活感受、生命追问等问题的思考和表达,他们每个人的艺术语言都显示出了独立的符号印象。一如费正梦中故乡的深沉与凝重,徐福厚笔下的“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的宇宙洪荒,郑峰的神秘光影与哲思,李立的社会秩序与规则,尚春的风云水墨与激昂,王智慧的生命静好与希望,马欣媛的时空交错与碰撞,张艳梅的花田梦乡与向往,姚远山尖的诗与远方……
 
对于大多数观者来说,他们的艺术表现经常被认为是“不知所云”,但是对于当代艺术创作者而言,他们希望用自己的艺术表现坚守对这个时代的凝视和追索。意大利哲学家阿甘本认为“当代人是稀少的,出于此,做当代人首先就是一个勇气问题。”但是,观者也不必认为当代艺术就是要超越观者的常规理解的。其实,当代艺术需要观者沉静下来用心感受,当你站在一幅作品面前,心中有某种情绪涌动,亦或是脑海中浮想联翩,那就是你看到和理解的当代艺术,无论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什么,重要的是你看到和想到了什么,真正的艺术就是观与被观的互动和再创作。
 
“共生”到底能够给我们怎样的身心体验呢,只有真正走进画展,与作品亲密接触,才会带回属于自己的感受,那感受一定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因为德国艺术家博伊斯早就告诉我们:人人都是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