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曹州古韵——菏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隆重举行,国内的非遗文化和艺术领域的专家齐聚菏泽。活动集中展示了菏泽各级非物质遗产的精彩风貌,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次了解菏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宝贵机会,更接受了专家们的“检阅”,聆听了文化在发展传承上的真知灼见。
其中,鄄城县商羊舞亮相大舞台,展示了我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魅力,弘扬了我县优秀的特色传统文化。
据了解,此次曹州古韵展演活动是非遗艺术创意与发展专家高峰论坛的组成部分,是菏泽文化艺术的集中展现的平台。此次高峰论坛邀请了国内非遗文化和艺术领域的顶级专家,旨在探讨如何提升菏泽市文旅非遗文化创意产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当天的开幕式中,菏泽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平向出席活动的嘉宾、专家表示欢迎,在致辞中,他指出,本次高峰论坛,邀请了当代国内非遗文化艺术领域最顶尖的专家,将集中展现菏泽非遗文化的精彩魅力,探讨进一步加强菏泽非遗文化产品创新发展的路径和方法,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提宝贵意见。菏泽将紧紧抓住本次论坛精英汇聚、高端对话的难得契机,聆听智慧声音,求取真知灼见,强化非遗保护,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让优秀历史文化成为建设繁荣美丽新菏泽的丰厚滋养。
为了抓住本次与专家“对话”的宝贵契机,菏泽组织了18个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接受专家组的“检阅”,其中,由鄄城县文体局精心组织的商羊舞入选全市“节目单”。
据了解,商羊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发源于鄄城县境内北部地区。其动作非常独特,主要模仿商羊鸟奔跑跳跃,互相嬉戏等动作,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有较高的欣赏娱乐价值和文化交流价值。不仅如此,它还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和民俗学价值,此舞源于原始社会,是古代舞蹈的活化石,人们可以从商羊舞了解历史、人文、地理、风俗及民风。
2008年6月7日,商羊舞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鄄城三大国家级非遗之一。作为鄄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商羊舞的文化形式曾经拥有鲜活的生命力,是一种宝贵的历史和文化资源,保护商羊舞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此次,在曹州古韵舞台上登台亮相,与专家们零距离接触,不仅能聆听宝贵意见,强化非遗保护,还将展示鄄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大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
除了商羊舞以外,本次活动中还出现了“莺歌柳书”,莺歌柳书又称莺歌柳子,是流传鲁西南、鲁南地区及豫东、苏北一带的一种传统说唱艺术形式。相传系由产生于明代的柳子戏曲牌“莺歌柳”演化而成,并在此基础上衍生了坠子书。莺歌柳书是中国北方曲艺中的稀有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它与柳子戏、地方小曲等关系密切,具有多种研究价值。它直接促生了坠子书,对坠子书的音乐、曲目、演出形式、风格特点都有着重要影响。
莺歌柳书于2008年由菏泽市艺术研究所申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说唱艺术仅存于菏泽地区,被称之为“活化石”,本次的莺歌柳书经典曲目,正是由咱们鄄城县文化馆郭玲、吴德平两位老师表演的《老鼠告猫》。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