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14日,“为中国未来而读:2018阅读行动研讨会”在宁夏银川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校长、教研员、一线语文教师等1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主任岳维鹏等在开幕式上分别致辞,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本华主持开幕式。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苏立康在闭幕式上做总结。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商务印书馆主办,宁夏教育厅教学研究室、银川市第六中学承办。
本次研讨会主题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与青少年阅读”,旨在贯彻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领青少年学生阅读。
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张东燕致辞
中国教育学会张东燕副秘书长在致辞中指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沉淀我们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传承下去?引导青少年学生走近经典、直接阅读古代文化典籍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致辞
中语专委会理事长顾之川认为,这次研讨会的主题非常符合当前语文教育教学实际,高中语文新课标将“文化传承与理解”作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并设置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的学习任务群。
研讨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王宁教授、北京四中语文专家顾德希分别做了题为《在阅读中走近中国传统文化》《厚植健康的文化基因》的主题报告。王宁教授在报告中指出,当今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既关系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效能,又关系到现代社会总体人文素质的提高。当下,整本书阅读、“任务群”教学备受关注,将传统文化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将是一条既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又能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大路。顾德希先生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学生多读些国学典籍,有助于把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植入肌体。
研讨会设置了“公开课”环节,分初中、高中两个会场同时进行。来自北京、宁夏等地的老师们以《史记》《庄子》《论语》《苏辛词》中的经典篇目为阅读文本进行课例展示,让学生通过精读与略读、讨论与写作等方式研读文本,从而使青少年真正走近经典,感受与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北京四中语文专家顾德希、中国教育学会中语专委会副理事长杨桦、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教授张彬福、西安教科所副所长贾玲等专家对公开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在研讨会交流环节,张彬福、安奇、刘德水、马文科、王屏萍等专家分别从阅读教学着力点、整本书阅读、古典诗歌教学重构等方面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与会教师认为,国学经典是古人智慧的结晶,记载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阅读国学经典,是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入理解汉语、形成正确语感的主要源泉。语文教育工作者应为学生们挑选和开发更多更好的阅读资源,通过阅读将经典文化精髓传递给学生们,从而丰富他们的文化底蕴,发展核心素养。
本次阅读行动研讨会,已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和商务印书馆联合举办的第六届研讨会。该研讨会有两个特色,一是“为中国未来而读”,把校园阅读看作是为未来社会培养现代公民;二是阅读重在行动,活动从安徽、青海、河南、四川、陕西,到今年的宁夏,足迹跨越我国的东、中、西部地区,其所提倡的“阅读行动”理念愈加深入人心,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界的品牌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