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承办的第一届吉林省STEM教育学校联盟观摩研讨会
浙江STEAM云中心今天
为推动系统、科学高效的STEM教育发展,进一步探索丰富和完善STEM教育理论体系,指导和推动STEM教育改革实践,7月10日,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和长春师范大学主办,长春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办,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承办的第一届吉林省STEM教育学校联盟观摩研讨会在我校报告厅隆重召开。
会议邀请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助理、未来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刘志刚,吉林省教育厅发展规划处处长刘学军,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杜亚丽、徐向东,长春师范大学规划处处长郭飞君,吉林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王海军、基础教育办公室主任董宏志、创新创业教育学院林田远达分院副院长丛云峰,吉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主任苗旺,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洪波,吉林大学附属学校校长崔贞姬,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办公室、吉林省STEM教育研究中心常务主任张胜利,长春市教育学院人事处处长王羽,长春市教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高建慧,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王淑琴,长春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导中心副主任裴莹,二道区教育局副局长张兰爽,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办公室副主任、吉林省STEM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王世君,长春师范大学科学系主任马永双,二道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徐丽萍,二道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助理朱桂荣,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所STEM项目负责人黄娟,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校长王志峰、小学校长温剑,来自全省各市、区教育局、教研所和联盟学校的领导和教师代表均受邀莅临会议现场。
本次会议历时一天,会议由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徐向东和吉林省教育科学院STEM教育研究中心常务主任张胜利主持,议程主要包括有关STEM教育的深度专家报告、关于STEM教育应用的实践探索报告和STEM观摩研讨课三个主要部分,呈现了研究者们在STEM教育研究领域内对新概念和新理念的探索及发展成果。
首先,由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校长王志峰进行开幕式致辞。王志峰校长首先对各位参会专家和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随后,介绍了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在STEM教育上的实践成果。王校长指出,力旺实验中学在传承吉大附中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秉承国际启发性教育的理念,在STEM教育研究方面的理论成果和实践做法,我校将紧紧抓住这次难得的契机,携手努力,共同发展,为力旺学子的学习创造更加优厚的条件,也更加期待祖国更美好的教育未来。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杜亚丽在领导讲话中指出,STEM教育对于培养我国大批高科技创新人才,提升国家未来竞争力,具有重大的意义。明确了我省STEM教育研究中心的功能和定位,杜院长最后指明了STEM教育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发展思路和推荐策略,希望各STEM教育单位能够树立开放意识,打破思想界限,加强协作研究,共研共享,共同推进我省STEM教育发展。
随后,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为吉林省教育科学院进行授牌仪式。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办公室主任、吉林省STEM教育研究中心常务主任张胜利公布吉林省STEM优秀空间、优秀课程案例及优秀教师名单。
开幕式结束之后,王素主任主持演讲《STEM教育与课程建设》专题讲座,从什么是STEM、中国为什么需要STEM教育、学校如何开展STEM教育、如何开展项目式学习、STEM课程案例分享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STEM课程理念等多个方面分享STEM教育理念。
王素主任清晰地指出STEM教育的内涵,STEM作为跨越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项目制学习,把技术和工程作为重点,以面对和解决生活中真实、复杂和综合性的问题为导向,重视和强调动手实践与合作创新。基于时代技术高度变革,新世纪人才需要具备解决复杂问题、收集和评估信息的能力,美国、英国和芬兰都分别从国家战略的角度颁布一系列STEM教育法案这一国际时代背景,基于应对未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的个人价值实现目标,基于弥补学科课程比例过大带来的不足的国内现实意义和人实现深度学习的需要,我国需要把STEM教育列入未来教育发展蓝图之中。
王素主任强调项目式学习是STEM学习的重要方式,主题多样,目标指向解决真实生活中的问题,在真实世界值得学生花费精力研究的各类话题进行深入调查和学习。实现项目式学习要遵循符合真实情境的教学理念,设计综合性、跨学科的课程,并关注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王素主任同时与参会领导和参会代表分享国内外优秀STEM课程案例。其中包括美国PLTW课程、重庆树人景瑞小学、北京市中关村一小、北京市八一中学、北京中学和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多所STEM课程建设。
王素主任以配重式抛石机原理和飞机模型制作等案例,对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STEM课程理念进行了详细阐释。首先,教学环境是推进STEM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STEM课程核心是需要靠技术和工程配合在一起来解决真实的问题;最后,与传统教学不同的是,STEM重视过程性评价,看重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度、配合度、自我表达等能力。王素主任指出STEM教育是一种试错教育,从项目的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实验、定型到最后成功的过程也是出现问题、发现问题、改正问题、再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午,在王志峰校长的带领下,与会的部分领导参观了我校整体校园环境和STEM功能教室建设。
在下午的会议中,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STEM中心主任助理、未来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刘志刚首先进行了《如何实施STEM教育》的专题报告。报告涵盖了STEM教育内容、水平、方法和趋势四个新视角,对STEM教育的认识、中国STEM教育的现状、如何实施STEM教育和STEM教育的发展趋势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STEM教育虽先发源于美国,但在国内却呈百花齐放之势。在此契机下,更需要STEM教育者去思索开展STEM教育的现实意义。刘志刚助理以苹果为例,STEM教育犹如科学史上的苹果,是学生学习的触发点,引导学生从感觉层面深入到知觉层面,建立宏观知识系统,经过STEM教育的启发,学生从宏观视角,从知觉层面再学习知识,会有截然不同的收获。
STEM教育的特质是要解决分科知识碎片化,改变传统机械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跨学科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运用项目式学习的方式,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STEM及教育在未来要面临解决STEM课程与资源、STEM课时、STEM教师和STEM环境创建这几个主要问题。
刘志刚助理阐释了未来工程师项目。作为STEM的践行者,未来工程师项目强调以学生科技活动为载体,整合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教育,包括与艺术的结合,通过真实的任务为学生提供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
随后,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和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四所联盟校进行了限时15分钟的STEM教育研究实践探索报告。
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校长温剑对基于启发潜能教育理念下的STEM学习空间进行了展示,遵循启发潜能教育的特色办学理念构建以根源类课程、活动类课程和研究类课程为主体的STEM三级课程体系。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主任李伟分享学术型中学STEM课程的校本实践。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坚持学术型中学的学校特色发展定位,基于学校发展定位确定学术型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层级式STEM课程的学术型学生特色方案。
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主任康建国介绍了STEM教育校本路径的探索,探索之路主要包括领导主抓各部门分管协作的管理格局、立足校情建设多个创客空间和定期培训以打造新型STEM教师。
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STEM中心主任屈宝峰进行了《用项目思维重构教与学》的报告,屈宝峰主任由对亲身经历的讲述追溯起学校STEM教学发展之路,主要介绍重构课程体系、再造学习时空和改变组织管理的教育举措。
报告过后,由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教师杨晶晶、任志杰和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小学教师张露丹带来STEM观摩研讨课展示。
杨晶晶和任志杰两位老师都围绕眼睛这一主题进行授课。杨晶晶老师以分析眼睛的生理结构为主要内容,任志杰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成像在视网膜上的实验,进而引导学生运用眼睛生理结构探寻实验现象所蕴藏的物理原理,并通过小组合作和学生自主讲解,实现生物和物理教学的跨学科融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张露丹老师在《保卫企鹅》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帮助企鹅解决问题的情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动手实践,合作探究,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最后,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徐向东对本次大会作了总结。
第一届吉林省STEM教育学校联盟观摩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着眼我国教育全局,以中国教学科学研究院顶层设计理念为宏观领导,充分发挥其统筹指导作用来指引中国STEM教育创新发展的新形势。
教育人士齐聚一堂,共论STEM教育新发展,对于探索吉林省STEM教育的特有模式、描绘吉林省STEM教育愿景和助力STEM教育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以领航学校、优秀空间和优秀教师为首的众多教育从业者对STEM教育工作的支持、落实与付出下,吉林省STEM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正在由单式教育转变为集群式发展。
作为吉林省首届STEM教育观摩研讨会的承办单位,长春吉大附中力旺实验中学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推进STEM教育实践的分享;以统筹兼顾为重点,注重与会者的参与和互动。在STEM教育的探索和发展之路上,我校高度重视对学生科学与素养的培养,积极关注STEM课程改革的现状及走向,扎实推进符合校情和学情的STEM课程建设,立足本土,放眼国际,面向未来,愿与国内外STEM从业者共筑STEM教育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