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6-7日,“中国传统手工业在近现代的转变与发展”研讨会在中国宜昌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工业史·综合卷》编委会共同主办,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三峡大学宜昌地方志研究所承办。来自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无锡市档案局、三峡大学、科学出版社和中国工业报社等十几家国内单位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专务、中国工业报社党委书记张波,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彭南生,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俊修分别讲话,三峡大学宜昌地方史研究所所长柳作林主持了开幕式。444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手工业在工艺技术、产品质量和发展规模等方面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水品。近现代以来,中国传统手工业在机器生产冲击下的转变,是研究中国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规律的突破点之一,对完成《中国工业史·综合卷》编纂工作意义重大。
本次会议学术交流共包括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术报告,第二个环节是讨论《中国工业史·综合卷》的编写大纲。学术报告主要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魏明孔研究员所作的《中国传统工业特点刍议》、清华大学戴吾三教授所作的《从<手艺中国>看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困况》、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郑有贵研究员所作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原因》、华南师范大学彭南生教授所作的《半工业化:中国近代手工业发展转型的一种描述》、无锡市档案局原局长汤可可所作的《近现代无锡刺绣业的工业化历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李钢研究员所作的《中国近70年经济体制变革的统一逻辑》、三峡大学柳作林副教授所作的《中国手工业的演变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华中师范大学严鹏副教授所作的《福州市二轻工业的发展与衰落(1949—2004)》、中央财经大学肖翔副教授所作的《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华中师范大学邵彦涛副教授所作的《手工业与机器工业的交织:近代兰州毛纺织业的发展》等。
讨论环节,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专务张波书记介绍了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李毅中会长在《中国工业史》编纂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转达了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对《中国工业史·综合卷》编纂的要求和期许。彭南生、汤可可、戴吾三、李钢等与会专家分别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修改的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研究员逐一对与会专家的提议进行了回应,并表示将认真吸取专家建议、修改编写大纲。
会议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学习历史的讲话,提出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华民族的根本任务就是由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强国,这个历史既艰辛又辉煌,非常值得叙述和总结,是树立四个自信的最好历史依据,我们有责任为此做好中国工业史的研究。与会专家还就中国工业史研究中的国际比较、纵横关系、宏大叙事与细节研究等问题交流了看法,提出中国工业史研究要具有国际视野;要贯通古今,真正做到历史与逻辑的一致;要注意选材的科学性和可读性,做到见人见事,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