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不断提升民族文化旅游业软实力 转自云南民宗网 镇康民族宗教 昨天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7-10 08:26:51
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以“世界佤乡·秘境沧源”为佤文化品牌定位,以建设全域旅游发展为抓手,按照“保护、传承、创新、包装、推出”的原则,坚持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推动文化旅游业蓬勃发展。
 
打造节庆品牌,提升知名度美誉度。发挥佤族民族特色文化资源优势,以“司岗里”传说为主线,积极打造节日文化品牌,成功打造以“摸你黑”主题活动和百台木鼓千人甩发活动为内容的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以祭谷魂、拉木桥、火塘酒歌、万人尝新米、篝火狂欢等系列农耕文化活动为主题的中国佤族新米节、沧源国际佤族音乐节三大节庆品牌,充分挖掘展示佤族历史文化、节庆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歌舞文化、饮食文化,让“世界佤乡”的金字招牌更加响亮。去年全县旅游人数达367.72万人次,增长57.45%;完成旅游总收入29.84亿元,增长58.61%。
 
突出民族特色,提升文化旅游精品。编排一批弘扬佤族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节目,以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永久落户临沧为契机,吸引各类外来剧组到沧源拍摄,不断提升世界佤乡的吸引力。《司岗里》《情比山高》《图腾之族—佤族篇》《最后的部落》《最后的舞者》等电影、微电影在沧源取景拍摄。翁丁原始村落、勐来大峡谷旅游区、碧丽源(云南)茶叶有限公司、金佤国际酒店被临沧市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筹委会命名为临沧市微电影创作拍摄基地。整合云南族印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及县民族文化工作队资源,推出大型佤族歌舞剧《族印·司岗里》,并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入选奖。
 
坚定文化自信,加强文物非遗保护。于2012年成功申报“土风计划”翁丁村云南文化传承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传统民俗文化培训、组建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扩建民俗文化展馆、积极恢复传统民族节庆等方式,让佤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出台《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沧源自治县文物保护条例》等规章制度,组织实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普查及申报工作,收集整理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类138项,并积极申报国家、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完成国家级非遗项目《沧源佤族木鼓舞》三个展示剧目拍摄制作工作,启动国家级传承人陈改保抢救拍摄工作,完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岗里》组稿、征稿、编辑各项工作,完成广允缅寺、沧源崖画、班洪抗英盟誓址文物保护点标志碑的安装工作和《农克硝洞遗址保护规划》编写工作,广允缅寺防雷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抓实文化事业,精神文化生活丰富。把推进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加大广播电视、网络宽带、万村书库、农家书屋等项目建设。全县10个乡(镇)93个行政村(组、社区)被列入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项目建设点,按照“八个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1个、乡(镇)基层服务站点11个,村级站点90个,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11所、分校90所(村级站点),实现县、乡、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全覆盖。建成93个村史室,全县共有200余支农村文艺队活跃在基层,广泛开展文艺宣传。
 
强化宣传营销,拓宽对外宣传影响。以成都、重庆为重点,依托重庆至大理至沧源旅游环飞航线开通,积极走出去、展示佤文化,着力培育旅游客源,开辟一方市场,引入八方宾客。组团参加上海国际旅游节、昆明南博会、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昆明旅游交易会、临沧边交会、亚微节美食周等活动,开展系列宣传营销和推介活动,让世界佤乡名扬四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