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日至4日,由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四川大学西部边疆研究中心、西藏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西藏大学珠峰研究院承办的“第六届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研讨会”在山南市隆重举行。西藏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纪建洲,副校长杨丹、张兴堂,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俊豪,四川大学西部边疆中心主任罗中枢,四川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陈井安等出席了研讨会。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四川大学、云南大学、西藏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单位的近40名专家学者。开幕式由西藏大学副校长杨丹教授主持。
纪建洲校长在致开幕辞时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提出了新时代“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的要求。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西藏的发展与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党的治藏方略,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西藏隆子县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希望她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这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治国、治边、治藏“三位一体”的治国理念,为进一步研究新时代国家西部边疆的安全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指出,此次研讨会对巩固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服务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研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等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希望把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平台建设成为党和国家治藏、治疆、治边的高端智库和新型学科平台。
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罗中枢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就边疆的概念、中国边疆的特点、如何维护边疆安全等内容进行了论述。他认为,边疆安全和发展最根本的问题是加快边疆发展,增进边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国家认同和社会认同。各参会领导和代表的发言主题都反映出对边疆问题和国家整体战略的关注,因此,这次研讨会不仅能加深代表间的学术交流,而且会帮助我们进一步加强对西藏、对边疆的认识。
研讨会上,西藏大学副校长张兴堂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云南大学周平教授,四川省社科院党委副书记陈井安研究员,四川大学社会发展与西部研究院副院长王卓教授,西藏大学索朗仁青教授等专家分别作了《习近平治藏思想:做好西藏工作的根本遵循》《边疆发展须国家战略的推动》《藏羌彝文化走廊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基础与实现路径》《贫困溯源:从地理空间转向社会空间》等主题学术报告。另有18名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的边疆安全与发展研究、民族地区贫困与反贫困、“一带一路”与边疆问题研究等主题进行了学术发言和学术交流。
教育部长江学者、四川大学法学院院长左卫民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西藏大学藏学所所长次旦扎西教授,国家民委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张俊豪,西藏大学珠峰研究院院长拉巴次仁教授,云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卢光盛教授,西藏大学思政理论教学部书记扎西教授,四川大学西部边疆中心谢贵平教授,西藏大学珠峰研究院何花副院长,西藏大学美朗宗贞教授等主持并对相关专题发言进行了非常精彩的专业评议。
研讨会期间,专家学者还深入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山南市乃东区克松村等地进行了学术考察和学习交流。研讨会闭幕式在克松村“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举行。中国西部边疆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王卓教授作了发言,她认为本次研讨会非常成功,参会者从政治学、历史学、社会学、民族学、经济学等角度切入,围绕边疆安全和发展两大主题展开深入讨论;在克松村的实地考察也让参会者深受教育。
最后,中国西部边疆研究中心主任罗中枢教授在闭幕式作总结发言,他指出,研究边疆的学者应有责任和担当,要站在国家的角度为边疆安全、繁荣和中华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克松村的案例,罗中枢教授认为克松村通过制度变革,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会者考察克松时自觉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自己的思想和理论更加成熟。本次研讨会是一次极具意义、价值与特色的研讨和实践活动。
编辑: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