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架起一座文化心桥 武警甘肃总队定西支队盘活资源探索“适体”文化模式见闻之一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6-29 17:02:36
陇中腹地,沟壑纵横,举目无际,巍巍秦岭与青藏高原在此交汇。作为黄河流域文明最早的起源地之一,地处上游的定西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著名的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和辛甸文化;战国秦长城、“陇西堂”等遗址文物;红军长征“榜罗会议”“岷州会议”等红色文化,使黄河流域的文明更为丰富灿烂,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激励驻扎在此地的武警甘肃总队定西支队官兵不断奋发向上、开拓创新。
 
“适体”一词是“适体归性”一语的撷取,最早见于诸葛亮《诫子书(二)》中:“夫酒之设,合理致情,适体归性。”习主席在出访俄罗斯时曾指出:“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着才知道。”在日常文化工作的实践中,支队党委“一班人”探索总结出了这种符合基层实际的“适体”文化模式,“适体归性”也成为打通政治工作“隧道”的“龙头钻”。让文化回归本性,根据官兵身心需要打造“适体”文化成为新时期文化建设助推政治工作的有益探索,借助这种新思路和新模式,支队各项建设驶入了发展“快车道”。
 
从今日起,“甘肃武警”微信公众号分三期刊发该支队探索“适体”文化模式的做法。
 
一次,支队政委曹安平带工作组到基层时无意间得知,官兵普遍对支队规定每周“定额配给”的“八微”作品任务的完成叫苦不迭,有时甚至“东搬西抄”应付了事。原来,支队为了调动基层中队开展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专门下发文件规定每周5每个单位至少上报一件“八微”作品,但各中队在开展过程中因缺乏专业人才,有些“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根本无法完成。“别看中队人多,懂电脑技术的人却寥寥无几,‘微动漫’要求更高,就更找不到会制作的人了,支队这么安排不合理。”机动中队下士曹晓吐槽道。宣传股股长龚金强负责为每个中队制订“八微”活动安排表,“本以为这样做能激发兴趣,没想到大家抵触心理这么强。”龚股长一头雾水:这种做法本想以压力的形式传导动力,为什么到最后却成了阻力?
 
创新教育形式最后怎么就变成了真“形式”?“八微”活动怎么开展才比较合理?基层文化资源怎么调配利用?
 
带着这些问题,中队召开党支部会议。会上,支委委员和工作组成员展开深人讨论,一致认为“八微”活动的开展要首先区分主客体,这个活动是总队用信息化手段抓教育的有效经验总结,是为了启发行动自觉,让教育更走心、接地气。“我们领会要旨,切不可‘把经念歪’,先人为主地盲目安排。”曹政委有感而发。
 
会后,“定额配给”的计划教育模式被支队紧急叫停,支队专门修改方案:善遍提倡发展“适体”文化,各中队可在“八微”内容中自选载体。接下来的一段时期,支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的局面。各单位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队特色。执勤中队排长史东平因酷爱航拍摄影与视频制作,充分发挥特长,剪辑制作了《点赞十九大岗位砺精兵》《迟交的党费》等5部视频短片,收获了一片点赞;岷县中队副中队长王硕文笔扎实,热爱写作,其作品紧贴基层实际,成为总队“微信公众号”稿件的重要来源,截至目前,他已在各类公众号媒体刊发稿件20余篇,成果丰硕;警勤中队列兵薛志如曾在大学期间学习播音主持专业,他充分发挥特长,开辟了“陇原卫士”广播站,每天传播强军正能量,“微广播”开展得有声有色。
 
常翻兵心小账本,做好文化大文章。支队精准识别个体,领会上级意图,统筹优质资源,打造“一队一品”的“精品工程”,“适体”文化最终提高了政治工作开展效率,达到了“1+1>2”的效果。要做到“识体”就要切实弄通战士生活之需、文化之要、能力所达。同时,对于上级的一些规定,要领会要旨,善于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才能使文化工作活起来,尝到实实在在的甜头。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