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无人驾驶”,市民早已不陌生。6月12日,中国重汽集团(以下简称“重汽”)2018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现场,其与天津港、北京主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主线科技”)联手打造的全球首款无人驾驶电动卡车亮相。据了解,该款卡车已在天津港试运营5000多个小时,成为全球首款走出实验室成功实现产业化的纯电动无人驾驶卡车。当天,正处于研发阶段的无人驾驶公交车、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以及明年3月将在美国洛杉矶港试用的氢燃料码头牵引车均亮相重汽博物馆门口。
已投入市场的无人驾驶卡车有多神秘?记者现场试乘这款卡车,为您揭秘。
记者体验
安装有14个感应器,车辆突遇障碍物自主减速
12日8:30,记者到达重汽博物馆门口时,看到一辆电动卡车正在园区行驶。在副驾驶座位坐稳后,记者看到车上并没有手刹或换挡手柄。主线科技技术人员刘羿手拿一个遥控手柄,司机端坐驾驶座。刘羿按下遥控手柄,车辆启动,司机从车辆启动到停车都没碰过方向盘,也没踩过刹车。
“按国家规定,无人驾驶车辆需要有安全员从旁观察,以应对突发情况。如果有突发情况,安全员可直接操作方向盘,情况处理后,可继续无人驾驶。只有行驶途中安全员踩了刹车,才会退出无人驾驶状态。”刘羿说,这款卡车今年4月已在天津港试运营,整车自重10吨,可承载70吨货物,它在天津港有总控平台,并不需要遥控手柄,这款卡车“大脑”更成熟,无论新港口还是旧港口,都可兼容。
在车辆显示屏上,记者看到车辆一直沿设定好的路线行驶,显示屏上还有不断闪动的红色方框。“我们为卡车设定了地图,犹如内置导航,它会按规划好的路线行驶。”刘羿说,这辆卡车安装有14个感应器,可随时监测道路周边的环境以便迅速反应。
车辆行驶途中,站在路旁的重汽工作人员突然往马路中间走去,几米开外的卡车瞬间放慢速度,连续测试两次,卡车均自动减速。当到达设定的终点时,卡车自动停车。“车辆安装有自动变速箱,可自动变速,实现精准停车,比驾驶员停车技术好,便于高效、安全地装卸货物。”刘羿说。
重汽技术发展中心汽车电子设计部副部长田磊介绍,这款卡车堪称L4级无人驾驶电动卡车由概念性产品阶段到商业化落地的重要跨越。“无人驾驶就是在车上装‘大脑’,在实现无人驾驶前,需要先做好车的‘手脚’,让大脑的意识能灵活实现。”田磊说,重汽从2011年开始在智能化、互联网化方向发力,改造车辆的底盘等执行部分,一步步实现了无人驾驶技术的升级。
探秘研发
无人驾驶公交车样车亮相,正在研发驾驶系统
在重汽博物馆门口,一辆无人驾驶公交车也停在道路旁边。从外观看,这辆公交车车头上方和下方各安装了两个凸出来的“触角”。
“目前无人驾驶公交车仍处于实验阶段,我们正在研发驾驶系统,距离其真正投入市场还需要很长一个周期。”田磊说,他们所研发无人驾驶公交车集自动控制、智能网联、视觉计算等众多技术于一体,配有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机、高精度定位系统等。为识别交通信号灯,他们在车头上方设计了两个黑色的信号接收器。
“为识别场景即道路环境,我们设计了很多传感器,车头左右两侧的传感器可实现360度全覆盖,无盲区。其他传感器有检测距离的、有雨雾天专用的、有夜晚专用的等,这些传感器可交叉识别、认知,发挥合力。”田磊说,他们还设计了防火灾、自动停靠站等功能,诸如之前车辆已实现的“安全包”功能。包括防追尾、防侧翻、防蹿道、防溜车等,无论是无人驾驶卡车还是公交车,都可实现。
现场,记者看到了红色的无人驾驶矿用自卸车样车。据了解,目前该类车也在研发中,预计明年正式推出。在它旁边,氢燃料码头牵引车静立。重汽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刘国庆介绍,去年7月,重汽在国内率先发布了氢动力码头牵引车,现场这款车是专门为美国洛杉矶港量身打造的,污染零排放,满载行驶可达130公里,超出了美国用户提出的100公里的要求,预计明年3月可投入试用。
最新动向
新能源重卡生态园年底动工,将在德、美设研发基地
“目前,重汽的多层级智能辅助驾驶、无人驾驶产品已领先全国。”田磊说。
重汽董事长王伯芝介绍,放眼国内,在行业内,重汽一直是领军企业,但该行业竞争异常激烈,变革是未来重汽的主旋律,智能、数字、绿色与共享是未来发展方向。目前,重汽正在规划设计“新能源重卡生态园”,将于年底动工,重汽对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考将在这个生态园展现。
据了解,该生态园定位“环境友好型”园区,将落户章丘,占地4000多亩,秉承“科技、生态、人文”的理念,将采用世界最先进的新能源重卡生产装配线,设置全球首家重卡VIP发车中心。
“企业发展离不开高端人才,我们今年将在中国香港、德国慕尼黑、美国丹佛设立研发中心,引进高端人才,他们将成为重汽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重汽未来将形成总部在济南,研发支点在海外,基地和市场全球化的格局。同时将市场化招聘高管。”王伯芝说,目前正与德国大众开展合作,未来重汽将发力国际市场,让国内、国外一个市场。
责编:da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