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在“自然与文虎遗产日”到来之际,在左权县旧城正中心的三元阁上,《辽州古阁展》由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三位顾问和三位老专家一起揭幕。
自此,酝酿多时的《辽州古阁展》正式与观众见面了。参加揭幕的都是本土文化学者,他们是左权县原副县长王占文、原县人大主任皇甫建伟,原教育局局长刘云飞、原文化局局长刘恩荣、原广播局副局长张基祥、原党史办副主任邢晓寿。大家对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辽州古阁考”课题组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通过展览,可以唤醒大家保护古建筑的意识。
三元阁是辽州老城中心的最主要的建筑,初建年代已经无从知道。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重建。至少,现在看到的建筑的基础部分,距今已经170年了。
三元阁是砖木结构,坐北朝南,通高十五米,分上、中、下三层。为什么叫“三元阁”呢?在古时,“三元”一般指状元、会元、解元,建阁的意义在镇文风、盛科举。另外一种说法是“三元”应为“上元赐福、中元消灾、下元解祸而来”。
一百年前的民国时期,三元阁曾经是当地第一个公共图书馆。20世纪60年代,这里主要是县文化馆的仓库,堆放宣传文化资料。粉碎四人帮之后,这里是《左权文化志》编辑部办公室。退居二线的老一代文化工作者在这里办公。1983到1984年,这里是左权县刊授大学的教室。
三元阁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后,进行了修整。这次由左权县文化旅游委员会、左权县文物局联合主办,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承办的《辽州古阁展》选址三元阁,于是有170年历史,在近100年里做过图书馆、文化志编辑部、刊授大学的古老建筑,再次焕发青春,成为一个较为固定的专题文化陈列馆。
《辽州古阁展》的总体结构是,在中层为“阁文化综述”,上层为“特色阁介绍”。“阁文化综述”,又分为“阁儿与民间信仰”“阁儿与村落布局”“阁儿的营造基础”“阁儿的文化承载”“阁儿的式微冷落”和“阁儿的整体保护”六部分,系统阐述“阁儿”的方方面面。“特色阁展示”分为“辽州阁一览”“阁王尊三元”“细看漳漕阁”“古阁传文脉”“古阁去无踪”和“阁与乡同在”六个部分。
为了更为直观,策展人还特意微缩制作了两个立体阁,一个以500多年前的前龙村古阁为样板,一个以漳漕村经典古阁为样板。在德国学建筑学的禹亚杰志愿为《辽州古阁展》设计了一套四枚“辽州古阁书签”,他说,《辽州古阁展》要办在左权中学门前,要让同学们喜欢。策展人弓宇杰说:“我们把古阁集中展示,目的地唤醒大家的‘乡村记忆’,唤醒离开家乡的人‘永远的乡愁’。从而在‘振兴乡村’的大战略背景下,重新认识乡村的大美,回归乡村的大美。”
揭幕仪式上,向来宾赠送了第一批《辽州古阁展》书签。《辽州古阁展》为常规展览,欢迎大家随时光临,了解传统的“阁文化”,加强“古阁”的保护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