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安徽颍上第十三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举行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23 09:37:30
为进一步弘扬管子文化,推进颍上文化旅游加速发展,全面提升颍上旅游整体形象,着力打造文化旅游节庆精品品牌,5月22日上午,安徽颍上第十三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在八里河镇潘冲社区群众文化广场举行。
QQ截图20180523094110.jpg
 
安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飞跃;阜阳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刘树生,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劲松,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颍上县委书记熊德超,中铁四局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河川,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万明;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戴宝宽;颍上县委副书记、县长窦灿辉;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董冰,市旅游局副局长杨光辉,市文广新(体)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张志军;六安市文广新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沛东以及陈锐、郑冠明、孙悦、李伟、蒋灵、张斌、余卫兵、岳岿等县领导等出席开幕式。
 
窦灿辉代表颍上县委、县政府致开幕辞,他首先回顾了颍上举办管子文化旅游节的十三个春秋,介绍了今年一到四月份颍上县的三大主要经济指标,GDP增幅是10.2%,全市第二位;固定投资增长30.5%,全市第二位;财政收入增幅超过47.8%,达到了5.3亿。窦灿辉表示颍上的发展得益于天帮忙、人努力,一方面十年以来颍上风调雨顺,没有发生过重大洪涝灾害;另一方面历届县委县政府十三年来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同时更得益于全国各地的朋友对颍上的帮忙、帮助!
 
窦灿辉指出,发展颍上管子文化旅游,主要看三个问题:一是颍上有什么?有人文红利,颍上历届名人辈出,历久弥新;有资源红利,颍上农产品、人力和矿产三大资源突出;有生态红利,一方面体现在“绿”上,颍上作为国家园林县城,县城森林绿化率达46.2%;另一方面体现在“水”上,淮颍之滨的颍上孕育出了“敢想、敢干、敢担当”的颍上精神,这些奠定了颍上发展的雄厚基础。二是颍上缺什么?缺特质,颍上旅游缺少极其稀缺的资源和资源的整合;缺品牌,颍上旅游同质化竞争比较严重,缺乏自身独特品牌;缺产业,要补特质,建龙头,整合产业链条。三是颍上补什么?颍上旅游的突破就是“三全”,即全域化打造,颍上要做好规划、精品建设、整合三篇文章;全社会发力,颍上要聚合财力、人力、产业三个因素;全方位保障,颍上将在硬、软件和政务三个方面进行全面保障。
 
窦灿辉最后动情地说,圣贤昌盛地、钟灵毓秀,生态文明城、风生水起,颍上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戴宝宽代表省非遗保护中心对颍上县第十三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充分肯定了颍上县在非遗保护工作上所取得的成绩,同时要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突出非遗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方面的作用,让非遗走进生活,为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积极贡献。
 
刘飞跃、刘树生、刘劲松、窦灿辉等领导共同点亮水晶球,启动“安徽颍上第十三届管子文化旅游节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开幕。
QQ截图20180523094126.jpg
 
开幕式上,国家级非遗项目颍上花鼓灯与吉林延边朝鲜族舞蹈《丰收乐》、天津市《汉沽飞镲》、江苏邳州《跑竹马》、青海西宁藏族舞蹈《飘飞的彩袖》、浙江余杭《余杭滚灯》以及安徽省怀远民歌《摘石榴》、六安市《大别山民歌联唱》、黄山屯溪《阿婆的火熄》、安庆黄梅戏《山野的风》等精彩的非遗项目表演用舞步欢庆丰收,用歌声传递幸福,用鼓点颂扬发展,为观众献上了一场视觉盛宴,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据了解,本届文化节从5月22日到6月5日,共为期14天,期间将举办管子诗会、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中华祭管大典、民间曲艺展演、旅游推介、招商引资、产业扶贫农产品产销对接等活动。
 
责编:hui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