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云冈第12窟:北魏音乐、舞蹈的宏大殿堂之秘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5-02 21:18:19
本窟与第11窟和第13窟构成一组三窟,位于云冈石窟群中部。从第11窟的众多题志及雕刻布局的零乱随意中可以考证,此为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的遗留工程,属于国家出资修大洞、地方集资补小龛的洞窟。
QQ截图20180502212000.jpg
 
第12窟俗称“音乐窟”。洞窟四壁布满层层叠叠的飞天伎乐,共雕有14种50多件乐器,是云冈石窟伎乐雕刻的代表,也是研究北魏音乐、舞蹈的圣殿。
 
在前室北壁最上层规模宏大的天宫伎乐列龛中,由西向东依次雕刻着手持吹指、齐鼓、排箫、琵琶、横笛,筝、筚篥、竖箜篌,琴,细腰鼓、义嘴笛、埙、坦鼓的伎乐天,她们姿态优雅,陶醉于佛国音乐之中。在天宫伎乐下,又有1 6位舞姿翩跹、彩带飞扬的飞天舞伎。窟顶上错落有致地雕刻着11朵盛开的莲花,音乐神和舞蹈神环绕在莲花周围翩翩起舞。窟顶与四壁相接处,又分别雕刻了手持曲颈琵琶、胡笳、腰鼓、羯鼓、埙等乐器的高浮雕夜叉伎乐形象。
 
在南壁正中央,雕有夜叉伎乐像,扭腰耸胯,合掌高举,两脚交叉而立,动作极其夸张(这是龟兹舞蹈动作中的一个典型特征),似在指挥一场盛大的佛国音乐盛会。
 
窟顶藻井四周,雕刻着迦牟尼苦行、神行及大智的故事。其中前室南壁上雕有一尊释迦牟尼苦修像,赤裸着消瘦的上身,根根肋骨清晰可见,表现了释迦牟尼六年专心苦修、节食忘餐的场景。
 
在明窗顶部,四飞天轻歌曼舞,围绕在莲花周围。明窗的四周边缘作斜坡状,上方正中刻坐佛,周围是17身伎乐天神组成的一列乐队。华丽的圆拱形窟门,两端雕刻金翅乌。门楣分三层,门拱边缘刻有10位乾达婆伎乐天神,中层雕9位坐佛,上方为12位紧那罗歌舞神。她们衣带飘举,缓缓起舞,其中有两位舞神做着双飞燕和吸腿跳的舞蹈动作。拱门顶部雕刻二龙缠绕,门两侧是深目高鼻、颈露筋骨、头戴高冠的金刚力士像。
QQ截图20180502212006.jpg
 
第12窟前室东、西两壁,各雕三开间的仿木结构殿宇屋形龛,是典型的中国檐廊式建筑。屋形龛覆有瓦盖庑殿顶,正脊中央为展翅的金翅鸟,两侧为三角火焰、鸱吻和凤鸟。檐橼下两根八角千佛列柱,把这个大型屋形龛隔成三开开间。东壁龛内雕刻交脚弥勒菩萨和思维菩萨像;西壁龛内正中雕交脚弥勒佛像,两边为倚坐佛。龛的斗为狮子拱,补间铺作为人字拱,拱上为饕餮纹,龛沿下为轻盈飘逸的飞天臂挽相互联结,龛饰华丽繁复,实为少见。洞窟壁上还雕刻着《阿育王施土因缘》、《降伏火龙》、《降魔成道》、《儒童本生》、《鹿野苑说法》、《四天王奉钵》等佛教故事。
 
后室东西宽6.4米,南北进深4.8米,窟高7.1米。在顶部藻井纵横枋条之间,雕刻着各种姿态的飞天形象。在平綦方格内,还雕有三头四臂手持日月弓箭的阿修罗王、三头六臂骑牛的摩醯首罗天、五头六臂骑金翅鸟的鸠摩罗天,及裸露上身、怒发后梳的夜叉像等。
 
远南探秘云冈学习笔记:11-12-13一组“三窟”是冯太后秉承夫皇文成帝遗愿,做的一件功德无量的宏伟之事。本窟对北魏乐舞盛况作了全景式的雕录,史上故也称“礼乐洞”、“佛籁洞”、“天华洞”。据考究,本窟荟萃了南北方各民族甚至还有来自西域、印度的乐器。
 
欣赏浏览完本窟,您将会产生梦幻般的奇妙的幻觉,定会令您枕着“长夜无眠”的月色,在心里和梦中无数次作无限无尽遐想和神往。
 
我还是想反复说,平城云冈,不朽的大同云冈,人类共同的世界大同云冈,它是一颗从拓跋鲜卑人希望中腾空而起的的一颗星辰,一轮明月。
 
责编: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