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信阳市人民政府主办,浉河区人民政府、信阳市文广新局、信阳市人社局、信阳市农科院承办的“2018年信阳毛尖传统手工炒制大赛”在浉河区广义茶印象园如期举行。来自浉河、平桥、固始等8个产茶县区的34位优秀炒茶师傅同台竞技,角逐炒茶能手的称号。
上午9时许,炒茶选手按照现场抽签的顺序,在炒锅前一字排开,随着青茶原料在他们手中翻滚,手工炒茶流程逐一进行,原本青翠的鲜茶叶逐渐变干成形,厂房内茶香四溢,醉人心田。选手炒茶完毕后,由评委从茶叶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叶底5个方面进行评选打分。来自浉河区黑龙潭信阳毛尖原产地的信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肖兴亮,有近30年的炒茶经历,他表示参加比赛的初衷是为了与同行切磋交流经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工匠精神。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以其独有的筛分、摊放、生锅、熟锅、初烘、摊凉、复烘等传统制作工艺,才有了信阳毛尖茶“细、圆、紧、直、多白亳、香高、味浓、色绿”的特色风格和高端品质。随着茶叶产业化和机械化高度发达,许多传统手工炒茶技艺开始被机器取代,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手工炒茶技艺就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信阳市在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中,注重利用“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这一国家级金子招牌,举办多个手工炒茶赛事活动,夯实信阳毛尖茶文化内涵,实现非遗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让工匠精神得以传承,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