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扬帆起航 助力双流航空经济发展开启新篇章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2 23:00:18
3月22日,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自贸试验区新厂房正式运营报告会在双流综保区成功举行。
 
法国驻华大使黎想,美国驻成都总领事林杰伟,法国驻成都总领事满碧滟,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首席执行官Olivier Andries,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董事长柴维玺,深圳航空副总裁肖坤洲,西南民航管理局副局长王坚,省商务厅副厅长于滨,市商务委主任郭启舟,民航四川监管局局长徐东毅,双流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韩超,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景逢均,区政府副区长、区自贸管理局常务副局长王小乐,区政协副主席刘昶等与会领导出席了报告会,成都海关、四川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共同见证了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保税区新厂房的正式运营启动仪式。
 
随后,西南民航管理副局长王坚向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颁发了自贸试验区新厂房的维修许可证书,标志着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保税区新厂房自此正式投入运营。
 
报告会上,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总经理Ricardo Gentil(李凯都)表示,
 
新厂房为四川国际的发展架起了一座通往未来、走向世界一流的CFM56系列发动机MRO服务领军企业的桥梁。这座桥梁深深地扎根于四川国际坚定的信念之上:交付发动机的可靠性、承诺更好地服务客户、提供创新的MRO服务、员工价值观及其对于公司成长及发展的责任和承诺、通过团队合作实现目标。
 
双流区委常委、总工会主席韩超在致辞中表示,
 
此次四川国际新厂房运营报告会既是学习、传达、贯彻、落实总书记视察四川重要讲话精神的集中体现,更是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推动双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工作举措,不仅是抢抓自贸试验区机遇,发挥国际航空枢纽对外交往和经济带动门户作用,更是提高成都航空经济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董事长柴维玺先生在致辞中提到,
 
新厂房正式运营后,四川国际将在自贸试验区及海关的政策支持下,继续享受CFM的前沿科技和来自OEM的先进技术支援,采用最先进的生产设备,于此同时也正在同步开发新的修理机型、提升修理能力,为不断引领技术创新,占领科技和管理高地,持续打造高新技术和产业。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及来自各大航空公司的嘉宾一行参观了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基地,实地察看了航空发动机维修车间,聆听飞机发动机维修流程介绍。
 
天时地利人和,
 
助推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
 
落户成都双流自贸试验区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新厂房项目之所以能够快速顺利建成并成功投入到运营有赖于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CFM国际公司长期以来的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
 
从提出修建新厂房的概念到第一张蓝图的绘制,从一片荒地到厂区建筑拔地而起,仅仅历时5年。在股东方专家团队的支持和四川国际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四川国际新厂房的修建进程不断突破,原计划28个月的修建时间缩短了一半,6个月的试运营成绩显著。
 
在国航、CFM国际公司及合作方,法国赛峰飞机发动机公司和GE航空集团及其多年积累的CFM56系列发动机维修经验的全力支持下,四川国际新厂房进行了大胆创新:
 
双”U”型修理流程,精益概念的修理流程,2条平行总装线带来更多的灵活性,喷淋式消防保护系统,所有零部件均可通过射频技术跟踪,通过精细授权管理的控制和安全准入系统,空调系统全覆盖使温湿度及气滤得到更好控制。随着机位的增加,新厂房生产效率和维修能力将大幅提高,年进厂修理能力将从150台扩展到300台。
 
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入驻双流综保区,给公司本身以及客户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优势。
 
按照以前的通行模式
 
当境外航空发动机需要在国内维修基地维修时,须先将发动机运输至香港申报出口,然后境外发动机供应商或修理厂家以“修理物品”方式进口该发动机(所谓“香港一日游”),方能进行维修。待境内厂商维修完成后,需再将发动机出口至香港转移物权后,再报关进口至境内,期间客户将支付更多的运费和等待较长的发动机维修周期。以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维修CFM56发动机为例,每台境外航空发动机到香港“一日游”仅物流费用即需要约40万元,运输时间约1—2周。
 
入驻双流综保区后
 
在成都海关、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口岸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解决企业开展境外发动机“香港一日游”的问题,为航空公司降低了2%-5%的维修成本,节约了10—14天的往返时间;同时,综保区的地理优势也为客户节省了关税支出,进一步降低了修理费用。
 
飞机发动机维修具有的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特点是航空维修产业的最核心的部分,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基地正式运营,标志着航空维修企业开展境内外航空发动机业务流程全部走通,将进一步推动航空维修产业发展。
 
下一步,四川国际瞄准了继CFM56发动机之后的新一代发动机——LEAP发动机维修市场。这个系列的发动机代表了由CFM国际公司设计和生产的商用客机推动系统的前沿科技。四川国际参与了这个系列发动机在中国的投入服役相关工作,并已经组建了第一支在中国的在翼支援(OSS)的队伍。将来,随着LEAP发动机在国内使用的增加,四川国际也将按计划逐步拓宽服务的范围,为LEAP发动机提供全面的MRO服务。
 
推动境内外民用航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落地
 
是双流自贸试验区的一项特色亮点创新
 
随着全球民用航空产业的迅猛发展,以航空发动机为代表的检测维修和再制造业务市场需求日趋旺盛。双流空港作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依托空港枢纽发展,以飞机发动机维修、整机维修为龙头的航空维修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随着境外航空发动机维修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其固有维修操作模式已不能满足境外客户对维修时间以及维修成本的需求,业务增长严重受阻,发展关键便在于解决“香港一日游”问题。
 
为此,双流自贸管理局在省商务厅、市商务委、成都海关和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大力支持下,多次赴国家商务部、海关总署等部委进行专题汇报,2017年12月28日,商务部在征求海关总署等部委意见后,正式批复同意四川国际在双流综保区内开展境内外飞机发动机保税维修业务,突破了现有制度屏障。
 
海关和检验检疫局也针对四川国际项目“量体裁衣”制定监管服务方案,在严把监管风险关的前提下,从项目建设、设备调试到项目投运全过程开辟绿色通道,简化申报手续,增加定制服务内容。项目建设过程中,海关在卡口设置专用“基建通道”,对主要基建物资、工程设备进出区实施集中备案管理,对备案车辆及物资直接放行;设备搬迁入区时,对国产生产设备或解除海关监管的进口减免税设备,在企业自愿申请不退税的情况下,通过“卡口登记”入区并参与保税加工;项目投产后,推行“内销选择性征税”“总担保业务无纸化通关”等便捷通关措施和对航材适航证管理实施“先报检后补证”等便利化施检措施,给予企业最大便利化措施。
 
未来,双流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争取海关、检验检疫的支持,进一步优化保税维修监管模式,并利用“四川国际”的龙头带动效应,努力实现保税维修产业集聚发展,同时探索实现保税维修业务延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