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古典诗歌与人文精神——北京大学程郁缀教授到我校讲座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21 19:05:13
3月17日,全国中学生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大赛复赛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北京大学程郁缀教授带来了《古典诗歌与人文精神》的讲座。
 
程郁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亚太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基地委员;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国学研究》编委。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学会副会长、全国秦少游研究会会长等。曾长期担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
 
程教授的讲座丰富详实而又带着震撼人心的力量,这对于求知若渴的参赛选手们来说,无异于一场饕餮盛宴。
 
胡冬梅校长、莫邦哲副校长与程郁缀教授合影
 
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诗
 
柳铁一中201705班周松霖
 
每一首诗都描绘了一个大千世界,每入其中,或嗅一片芳园的花香,恰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沁人心脾;或品一个离人的天涯惆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长袖拂面,乡音切切;或借故人的酒饮出一声豪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亦或怀一位“匹夫”报国无门的惘哀和祈祷,“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诗中的情感太多太多,可不觉发现,他们的情感都含有家,或小家或大家,或颂家或眷家,或为忧家而吐,甚至为亡家而痛。
 
无情何家?我们都是平民,心中的软肋不过是那熟悉的摆设,熟悉的爸爸妈妈。程教授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日本有弃母的习惯。一位年轻人功成名就,便觉得八旬老母已成累赘,走到很远的地方打算抛弃她。可背着年迈的母亲,发现她不断折树上的枝扔在地上,他心生警惕问:“母亲为什么折枝?”背上的老人沙哑道:“儿啊,你离家太远太远,我怕你迷路,怕你回不了我们的家。”教授这时候哽咽了,听众的眼也模糊了。情在他钢铁般坚硬而冰冷的心中蓦然而去,哪还有家?只要中华文化尚未灭绝,《游子吟》便在,这应该就代表国人最深的意念,一盏橘灯十里街,两位躬影百滴泪,这就是每一位游子的羁旅乡愁,愿我们的脑际中始终有那令人心疼的白发皱纹的缩影。
 
无家何国?有了家,我们心里便有了爱和诗。我们摇头轻吟,可梦中竟为之添泪两行。“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当小家成大家时,千万战士只能把家寄托在铁甲和月光后。又是那悠悠的羌笛,又触到了不度玉门关的春风。我们仿佛看到得到乡信后的脊梁在低声哭泣。母亲年老多病了么?妻又想到你了么?儿子已经四岁了,却没见过爸爸么?全是家啊。想家了,你只得借酒浇愁,借梦诉心。拔剑冷眼叱沙场,安知我心杨柳伤?夫大丈夫为国亡,安知母亲寐难忘?浊酒一杯论青肠,梦里乡春泪满裳。我愿轻轻地进入你的梦里,看你开心地坐在柳絮之下,与爱人密语,你却说,别想家呀,不能有了小家忘了大家啊,驻国是为了家,战士不能没有家。你醒了,擦干泪,饱含情与墨,在月下挥毫,所有的忧,所有的情,在男儿的龙须下都成了国家,边疆诗成了中国诗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诗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它应家而生,随家而舞。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怀家也是一种传承,我们只有心有了港湾,人才有了梦想,才能怀揣一颗父母给予的心,去邂逅遥遥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