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文化旅游新部融合下的景区资产经营思考之一:以西湖为例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3-19 22:44:27
旅游无疑是拉动消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关键产品,旅游消费节节升高也印证了这一发展趋势。而在旅游火爆的同时,产品的趋同也给人带来疲态。
 
文化旅游不只是在卖给游客产品,更是要营造一种向往,营造一种认同,推行一种价值。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只是科技的竞争,也在于文化上的竞争。地域之间也是一样,能够让人心向往之,则是最大的成功。
 
一旦旅游能够让所有人心向往之,那么对于这个城市来说,就拥有了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招揽人才,引进项目等各个方面就有了溢价。因此在发展旅游产业的时候,不只是着眼于打造什么样的设施项目,也不只是改善基础条件,而是要讲好什么样的故事?让文化故事、旅游产品和基础设施与人文风情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验,就成为新的文化旅游所要面临的挑战。旅游不能没有文化,但是文化如何在旅游产品中呈现?
 
2、以西湖为标本
 
当杭州处在西湖时代时,西湖是杭州城市变迁见证,西湖是东方传统文化结晶,西湖是中国传统美的典范;当杭州走向钱江时代时候,西湖从景区走向城区,免费开放,成为最为重要的城市景观;今天杭州走向湾区时代,西湖如何承载世界级名片的内涵外延?
 
59平方公里的杭州风景名胜区,可作为一个极好的案例。以下的系列文章,可以作为景区的产业提升、资产管理、区域联动和景区营销角度的思考。
 
在G20会议于杭州召开之际,西湖之美给世界以惊艳,然后呢?除了旅游,我们还能跟西湖发生什么关联。西湖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一个曾经的陶瓷市场与金融业的结合,端出了全国最知名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西湖景区59平方公里的范围,还有很多的楼堂馆所,景中村,还有很多的资产,又能够焕发出什么样的想象空间。
 
——这些楼堂馆所,单个拿出来都不大,原来有些做了会所,有些做了酒店,现在这类功能不能用,有什么样的方式既可以体现普惠,有具备经营价值?
 
——比如在杭州灵隐寺周边,已经形成了康养禅修的氛围,如果结合一些现有的医院、疗养院资产,有没有可能形成一个成规模的产业区
 
——比如山区茶园,除了知名的龙井茶之外,也是体育旅游的好去处。体育赛事,体育活动、天上地下,水上水边,当年的广州有“以珠江为舞台,以城市为背景”的豪气,杭州的城市公园亦当如此。
 
3、如何推动一个区域的产业生态
 
在城市最核心位置的西湖,对应着在城市群中产业布局中最核心的位置。自然不能把制造的内容放在这里,大规模的会议会展也并不适合,但是常设的,规模适合的,展示性的,示范性的,却是合适的。不要忘记,早在1929年,就有西湖博览会作为民国政府刺激江南经济发展,带动产业振兴的手段。
 
如果经营者局限在西湖的范围内,那么他现在所面对的只能是游客,很多经营性的想法缺乏长续的支撑;只有经营者具备联动西湖和西湖之外,联动西湖与杭州范围,联动西湖与杭州湾范围的产业资源的时候,才能够让这些空间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而能够发挥这些连接性比较合适的,就是投资机构,尤其是产业基金类型的投资机构。
 
以体育为例,如果投资机构的项目储备中,能够把做赛事、做装备、做服务、做运营、做营销的机构聚合起来,结合其中某些资产,做成多重收益叠加。既能够实现普惠,谁都可以参加,又可以支持比较优质的服务商,这样对于产业服务企业来说,这是很好的经营场所,对于投资机构来说,能够从股权投资和资产经营中收益。
 
按照这样的思路去拓展西湖经营所能够辐射的范围,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西湖现在的业态从单纯面向游客升级。如果一种业态只是面向游客的,往往在口碑上,在品质上不尽如人意,而往往也不是游客真正想要体验的。
 
所以,当我们去面对这样的区域的时候,单一就项目谈项目是比较难的。因为这个区域既不缺资金,也不缺能够经营的人才。但是面对一个地方的综合型任务,地方政府也好,地方人才也好,是有需求的。把重大项目的经营,和多层次投融资体系的营造结合起来,把项目的打造与优秀企业的培育结合起来,这既是当前杭州乃至浙江的需求,也是浙江作为走在全国前列的省份所代表的全国范围的需求。
 
它体现了在这个热点区域的市场和政府需求所在,体现了要在这个区域获取项目,寻找业务机会的机会点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