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条商办铁路——潮汕铁路的创建人、晚清著名华侨实业家张榕轩先生的故居在保护性修复后,改建为“张榕轩纪念馆”,并于3月17日举行了开馆仪式。
张榕轩的故居“幹荫堂”坐落于广东省梅州市松口镇南下村,始建于20世纪初,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故居的保护性修复工作由其曾孙、印尼棉兰知名实业家、社会活动家张洪钧先生筹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和布展,作为纪念张榕轩的主题纪念馆正式开馆迎接海内外宾客。
该馆的建成和开放为著名的千年古镇、华侨之乡——松口增添了一处重要的历史人文和旅游景观,向市民展现出梅州侨胞透过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回报祖国的又一壮丽篇章,也体现了华侨华人爱国爱乡、自强不息的赤子情怀。
张榕轩纪念馆揭牌合影
张榕轩曾孙、印尼棉兰知名实业家张洪钧先生在回顾修葺祖屋的初衷时这样说道: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本人第一次回到松口家乡祖屋,就与妻子商量萌生心愿,有意重修祖屋,要将曾祖父当年漂洋过海、发扬客家精神、兴办实业、服务社会、反哺家乡的功绩,布置成‘张榕轩纪念馆’,不但让子孙们念祖感恩、承继实业报国、崇文重教的家风,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亦可让纪念馆成为松口镇的历史人文和旅游景点,以推动家乡经济腾飞。”
张榕轩曾孙张洪钧回顾修葺初衷
来自CNR客家天地
00:0000:57
松口镇镇长谢建业——
近年来松口镇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等文化名片,打好客侨文化牌,凝聚侨心侨力,主动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张榕轩先生是从松口镇走出去的客侨,对其古迹的保护利用,将更好地传承客侨文化,弘扬客侨精神。张榕轩纪念馆的建成开放,将用丰富的实物和文史资料全面展现张榕轩及其后裔对社会做出的重大贡献,为古镇松口增添了一个靓丽的人文景观。
印尼雅加达清河堂张氏宗亲会代表向张榕轩伉俪赠送“宗族之光”纪念匾
当天的开馆仪式吸引了海内外嘉宾近千人参加,包括旅居印尼、英国等地的张榕轩后裔20多人,来自印尼雅加达、棉兰,新加坡等地的华侨华人近百人,以及广州、汕头、梅州市政府相关部门、侨团、文化、学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等人士。
据了解,张榕轩纪念馆馆址所在地——幹荫堂始建于清末,建成于清宣统庚戌年(1910)。
幹荫堂是一座三堂五横一围龙的客家围龙屋,内有84个房间,21个客厅,10个天井,建筑面积4320平方米,花园600平方米,门坪1050平方米,总面积达5970平方米。
幹荫堂采用了大量的石湾陶、雕刻、灰塑等建筑艺术元素,尤其以采用大量的绘画装饰而炫彩夺目。其中,中厅桁梁上90幅百余年历史的书画作品保存完好,墙壁上有彩色壁画150幅,大部分在近年得到修补或重绘,其中书卷、檐画以及大门内左右墙古画4幅等依然保存了原来的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