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第七届凯美纳中国经验分享及精准检测大会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瑞普基因科技、贝达药业共同举办。国内知名肺癌领域专家齐聚海南,建言献策,共享学术盛宴。开幕式上,支修益教授、王长利教授、高树庚教授为大会致辞,期待与会专家能够畅所欲言、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在探索中求真知,协作中促发展,最后纷纷预祝会议圆满成功。《医悦汇》记者为您带来现场报道,呈现会议亮点!kkk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支修益教授致辞
王长利教授致辞
高树庚教授致辞
大会报告
1
Part
主持人:支修益教授、马智勇教授
冯岚秘书长
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冯岚秘书长表示,凯美纳进入医保后,免费赠药政策仍予以保留,这无疑对肺癌患者是一巨大福音,未来凯美纳的赠药政策将继续推进,为更多的肺癌患者带来治疗的希望!
刘晓晴教授:2017肺癌靶向治疗新进展
刘晓晴教授
解放军第307医院刘晓晴教授在报告中指出,ADJUVANT研究(CTONG 1104)和EVAN研究均显示了靶向药物在术后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在晚期NSCLC患者一线靶向治疗中,FLAURA研究认为,奥希替尼是EGFR敏感突变的晚期NSCLC新的一线标准治疗。与EGFR通路相比,ALK通路的新药物则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在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中,BRAIN研究告诉我们埃克替尼治疗优于全脑放疗,作为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首选治疗。
张树才教授:真实世界凯美纳大数据分析及临床实践
张树才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张树才教授分享了埃克替尼上市后的三大实验研究——ICOGEN研究、CONVINCE研究、BRAIN研究的相关数据分析,他指出埃克替尼的多项临床研究得到了国内外同道的一致认可,为中国专家提供了在国际学术舞台展示的机会。
埃克替尼上市后继续开展众多的上市后研究,很多研究正在进行中,包括早期患者术后辅助靶向治疗、加倍剂量的探索等,相信这些研究的最终结果会给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证据。
大咖观点:黄建瑾教授、尤长宣教授
2
Part
主持人:王长利教授、张兰军教授
王洁教授:精准检测诊断为肿瘤的治疗带来的发展
王洁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洁教授指出,EGFR突变的发现和验证开启了晚期NSCLC精准治疗的时代,二代测序在靶向药物的耐药机制的探索中,它明确了靶向耐药机制,催生了克服耐药的新一代靶向新药的研发,未来肺癌免疫转化研究的热点在于免疫治疗耐药机制的探索。
王哲海教授:液体活检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王哲海教授
山东省肿瘤医院王哲海教授在报告中指出,目前液体活检能够应用于早诊筛查、诊断与治疗选择、治疗动态监测、耐药监测、复发转移监测等多个领域,尤其是在预测早期肺癌的复发方面,它能够有助于提示患者的复发转移,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手术或治疗机会。
大咖观点:丁翠敏教授、王子平教授、操乐杰教授
3
Part
主持人:徐世东教授、洪专教授
方文峰教授:ALK新家族成员——恩沙替尼
方文峰教授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方文峰教授简述了恩沙替尼的研发过程,并分享了现阶段恩沙替尼相关研究得到的结果。研究显示,恩沙替尼安全性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药物相关AE为皮疹、ALT/AST升高、瘙痒、恶心及口腔溃疡等,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对脑转移患者、二代ALK抑制剂治疗后进展的患者以及ROS1阳性患者具有潜在疗效。
张力教授:新一代多靶点抑制剂——Vorolanib(CM082)
张力教授
北京协和医院张力教授分享了新型VEGFR/PD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orolanib的研发现状。Vorolanib是国内化药1.1类新药,作用于VEGFR/PDGFR等靶点抑制血管新生,在国内外I/Ia期研究中已表现出对肾癌的安全性和疗效,II/III期试验正在开展。Vorolanib口服用药对非肿瘤疾病也有疗效,尤其是可能改变眼科血管新生性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
大咖观点:方勇教授、杨镇洲教授
胸外、呼吸专场
1
Part
主持人:李玉苹教授、徐世东教授
王悦虹教授:EGFR-TKI治疗的新视野新思考
王悦虹教授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悦红教授指出,随着靶点明确,治疗前基因检测成为必要。针对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一线首选EGFR-TKI治疗。一代TKI药物相比,埃克替尼安全性更好,且有充足的中国患者的循证医学证据,是最适合中国患者的EGFR-TKI。
吕冬青教授:MDT病例分享
吕冬青教授
浙江省台州医院吕教授分享了一例肺腺癌IV期(T2N0M1)肺内、肝脏、骨骼转移的病例,患者经过了埃克替尼的治疗,病情得到缓解,长达17个月之久;而后发生了耐药,进而使用三代TKI治疗。
点评嘉宾:顾爱琴、吴宏成、高蓓莉、茅乃权
2
Part
胡坚教授:肺癌术后辅助EGFR-TKI靶向治疗先行
胡坚教授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胡坚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辅助TKI治疗EGFR+肺癌是“游戏颠覆者”。TKI比化疗更有效,能够延长DFS。EGFR突变阳性患者,建议在辅助治疗阶段即给予最有效的药物,提高清除力度,尤其合并高危因素时。
此外TKI维持用药时间越长越好,起码长于1年,期待包括EVIDENCE、IMPACT等辅助研究的结果,为阐明EGFR-TKI在可手术NSCLC的辅助治疗地位提供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
马永富教授:MDT病例分享
马永富教授
马教授分享了一例亚厘米肺部结节的精准诊疗病例。对于这部分患者的术式选择,NCCN指南指出,术前行淋巴结活检,淋巴结阴性可手术,术中行淋巴结清扫。目前我国肺癌手术切除手段也在不断更新,机器人、VR辅助切除术已经成为可能。
点评嘉宾:沈韦羽教授、岳红梅教授、车嘉铭教授
3
Part
主持人:张新教授、蔡绍曦教授、王正教授
范朝晖教授:新TNM分期对临床的实践和指导意义
范朝晖教授
江苏省肿瘤医院范朝晖教授解读了IASLC第8版TNM分期的基本情况。在新分期中,T分期以1cm为分界点,增加分期。根据预后精确计算,必要的T分期进行了整合。M分期根据受累器官个数进行细致分类。N分期虽然无修改,但仍建议采取更精确数据,为下一版分期提供数据基础。但目前我们仍采用解剖因素为临床分期依据,未采纳EGFR等驱动基因突变状态进行。对贴壁样腺癌问题在本数据库中未解决,UICC拟成立分会解决。
点评嘉宾:朱珉教授、杨刚教授、陈恩国教授
内科、放疗专场
专场主席:张沂平教授、傅小龙教授
1
Part
主持人:傅小龙教授、崔同建教授
尤长宣教授:EGFR突变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治疗策略
尤长宣教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尤长宣教授指出,一代、二代EGFR TKIs治疗突变脑转移患者疗效显著,BRAIN研究已经证实针对有突变的脑转移患者,首选TKI。AURA3研究指出,奥希替尼治疗T790M阳性脑转移NSCLC患者对比化疗也有着显著更长的CNS PFS。NCCTG N0574研究显示,对于1-3个脑部转移灶患者,SRS单独应用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策略。
许建萍教授:MDT病例分享
许建萍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许建萍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一例埃克替尼治疗晚期NSCLC脑膜转移的典型病例,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核磁检查后发现多发脑、脑膜转移。经过多种化疗方案治疗后,患者最佳疗效达到PD,而后进行了埃克替尼治疗,三个月后疗效达到CR。这体现了埃克替尼一线治疗肺腺癌脑转移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讨论嘉宾:蔡永广教授、樊旼教授、余宗阳教授、梁晓华教授
2
Part
主持人:熊建萍教授、简红教授
方健教授:EGFR-TKI药物在晚期NSCLC全程化治疗和管理
方健教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方健教授指出,随着肺癌基因突变靶点越来越明确,在患者治疗前我们应当进行检测。一、二、三代TKI出现,从疗效及药物经济学中,一代先行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在术后辅助方面,两大研究为辅助靶向提供了出生证明,但后续要更多研究证实。埃克替尼有充足的中国患者的循证医学证据,是最适合中国患者的EGFR-TKI。
娄广媛教授:MDT病例分享
娄广媛教授
浙江省肿瘤医院娄广媛教授分享了一例肺癌肺门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患者经过了多次复发转移,由非小细胞肺癌转化为了小细胞肺癌。,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埃克替尼的治疗,之后使用了三代TKI。患者OS达到了43个月。
讨论嘉宾:林颖教授、余萍教授、朱淼勇教授、庞青松教授
3
Part
主持人:张沂平教授、李方教授
刘哲峰教授:精准医学,伴随诊断在临床的价值和意义
刘哲峰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刘哲峰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自2015年NCCN指南已经推荐多基因检测,对于明确突变阳性患者,首选对应TKI治疗,推荐NGS测序作为选择靶向治疗药物的检测技术。目前常规诊断方法不能一次检测到所有变异形式,也不能同时检测多基因。NGS方法可以一次检测全面的基因变异形式,也可以一次检测多基因,更好的满足临床检测需求。患者靶向治疗进展后,NGS可以精准指导后续用药选择。
朱巍教授:MDT病例分享
朱巍教授
朱巍教授分享了一例右肺中叶腺癌IV期的患者病例,患者曾进行胸腔镜剖胸探查术、姑息性右肺中叶切除术,术后基因检测为EGFR21外显子基因突变,而后患者进行了靶向埃克替尼125mg的治疗。该患者目前通过靶向治疗,能够使病情得到缓解。
讨论嘉宾:秦海峰教授、张毓升教授、张大海教授、江波教授
肺癌作为我国致死率最高的肿瘤疾病,如何更好提高其整体治愈水平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凯美纳作为我国原研创新药物的经典,是我国医学创新历程的重要里程碑。本次会议邀请来自肿瘤、胸外、呼吸、放疗等科室专家,针对当前肺癌诊疗领域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开展了深入的讨论和多学科的交流,分享凯美纳中国经验、肺癌前沿资讯、临床研究进展、典型和疑难病例,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在与会专家的积极参与和深入探讨中,第七届凯美纳中国经验分享及精准检测大会圆满结束。期待新的一年,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