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非遗,过文化大年。2月8日,由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和哈尔滨红博商业联合主办的首届龙江民俗时尚大集在西城红场艺术长廊热闹开集。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学会会长孙亚强、红博商业总经理王丽梅出席民俗大集开幕式
走进民俗大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咱家唱大戏”舞台,具有北方特色的民俗节目在这里轮番上演。截至2月19日,由黑龙江省评剧院、望奎县文化馆皮影队、大庆市林甸县武家家族“武家鼓吹乐棚”、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四支团队分别推出了评剧、皮影戏、民俗歌舞、器乐演奏等饱含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综艺专场演出,7天12场,为冰城百姓展示了非遗的独特艺术魅力。
▲“咱家唱大戏”舞台
黑龙江省评剧院专场演出
2月8日至9日,黑龙江省评剧院率先在民俗时尚大集“咱家大戏台”进行了专场演出。黑龙江省是我国北部地区评剧发展中心,评剧在我省具有较大影响,并得到完整传承和长足发展。以深得“新派”表演精髓的新凤霞弟子王向阳为首的黑龙江北派评剧在评剧界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刚柔并济、俏丽玲珑、细腻抒情、板字气腔规范,尤其清脆悦耳的疙瘩腔和鼻腔行韵”。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向阳为大家演唱了评剧名段《花为媒》,清脆婉转的唱腔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向阳
演唱评剧名段《花为媒》
望奎县文化馆皮影队专场演出
2月8日和19日,望奎县文化馆皮影队应邀参加首届民俗时尚大集开幕仪式表演及“咱家大戏台”专场演出,透过雪白的幕板,一个个栩栩如生、色彩斑斓的皮影人物你来我往、嬉笑怒骂,人物活灵活现,情节真实感人,令观众叹为观止。
望奎县素有“皮影之乡”的美誉,皮影戏有近150年的历史。小县里仍有一群皮影老人,其中年龄最大的73岁,最小的队长、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谷宝珍也有64岁,从事皮影戏演出已36年。生动形象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其颇受美誉,望奎皮影戏更被列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10日至11日,大庆市林甸县武家家族“武家鼓吹乐棚”在民俗时尚大集“咱家大戏台”演出4场,除舞蹈、歌曲、小提琴外,还表演独具北方特色的二人转、高跷舞、吹打乐等,不仅为冰城观众呈现了难得一见的艺术形式,也同时将武家鼓吹乐棚的品牌发扬光大。
作为省级非遗项目,北方武家民间鼓乐班有别于其他的鼓吹乐棚,曲牌优雅欢快,打击乐悦耳动听,民间曲牌流传久远的“一棒苏”、“水摸鱼”等代表性曲牌,这些民间的曲牌感人肺腑,配之和谐的打击乐,在我国北方一带享有盛名,颇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百姓热切地称武家是老百姓的鼓乐班子“喇叭花”(因喇叭曲牌较多),其意是在这支鼓乐班中集吹、拉、弹、唱、演为一体,是“喇叭棚”的丰富和扩展,赞其“吹的花花”好听,把喇叭曲牌吹成花,称得上林甸的“喇叭王”。
2月12日至13日,黑龙江省龙江剧艺术中心在民俗时尚大集“咱家唱大戏”舞台带来4场演出,节目内容丰富多彩,打造集歌舞表演、有器乐演奏、龙江剧小品等于一体的龙江剧综艺晚会专场。
除了评剧、皮影戏、乐器演奏等现场表演外,“巧手剪窗花”“绝活捏糖人”“同编中国结”等非遗手工绝活也亮相民俗大集。剪纸艺术家单虹、非遗面塑传承艺人宫羽泽、省级手工布艺代表性传承人陈秀萍、阿城区糖画艺术代表性传承人赵永和等20位非遗传承人,现场表演并传授传统绝活,游客们也争先恐后地将手工作品带回家,为新春添上好彩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鉴赏、非遗传承以及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春节期间,民俗时尚大集“咱家唱大戏”舞台刚好满足了市民对追寻传统春节年味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