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专访《泡芙小姐》动画导演皮三: “泡芙小姐”IP 如何打造大众虚拟偶像?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15 19:21:59
葫芦娃、黑猫警长、喜羊羊、哆啦a梦、蜡笔小新、樱桃小丸子……这些出自国产和日本动画片中的经典卡通形象伴随着孩子们的成长。无论在哪个年代,虚拟的动画形象在各自的“黄金时期”都有着广大的拥趸者,为每个人美好的童年时光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除去那些天马行空的低幼动画片,有一类偏成熟向的国产动画片也开始在多年前大放异彩,虏获一票粉丝的心。目前网络上已播出过百集且播出时间跨度长达六年的《泡芙小姐》系列动画就属于后者。
 
2月9日上映的同名院线电影《泡芙小姐》与《泡芙小姐》系列动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联同同期开机的《泡芙小姐》系列剧,将80后、90后的记忆集体拉回到了2011年,这正是《泡芙小姐》系列动画首播当年。
 
作为该系列动画的总导演皮三,近期接受了犀牛娱乐的专访,聊了聊《泡芙小姐》国产动画是如何维持顽强生命力改编成电影、系列剧,进而将其打造成大众虚拟偶像的?
 
▲《泡芙小姐》动画导演皮三
 
《泡芙小姐》动画网播口碑双高IP兼具广度与深度
 
《泡芙小姐》是优酷、北京互象动画联合出品的系列网络动画,共104集,分为八季,自2011年上线至2016年,已更新完成七季。不仅网播量早已破亿,更创下每季的豆瓣评分7分以上的好口碑,堪称国产系列网络动画的“爆款之作”。
 
《泡芙小姐》系列动画含有都市情感+大女主的“爆款基因”,以女性视角切入剖析多个“与时俱进”的社会情感话题,每一集都是一个时长只有十几分钟的独立小故事,而片尾的情感金句更是起到鸡汤治愈的疗效。在爱情中无论是佛系随缘的“被动派”还是爱要大声说出口的“主动派”,他们都能在里面寻找到爱情的真谛。
 
古有图腾崇拜、今有以物喻情。《泡芙小姐》动画导演皮三向犀牛娱乐透露,这个原创IP无论在跨界传播的广度,还是辐射至不同受众群并潜移默化影响其消费意识的深度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泡芙小姐有几个关键词:聪明、精神独立、古灵精怪、爱幻想、自由、冒险。我先确定好泡芙小姐的性格之后,再构建她的世界观、价值观。而且这个动画是由“物品”构成的,泡芙小姐会从物品中体会到感情的隐喻和暗喻,一个普通的物品会给她感情的启示。再加上每集后面的语录算是一种情感鸡汤,所以在广度上就有普世性。深度方面,这个IP可以给粉丝提供沉淀下来思考情感的一个契机。”皮三导演说道。
 
泡芙电影热映同名系列剧开机《泡芙小姐》不存在次元壁
 
当九千岁成为新一代的消费主力军,各路人马筹划已久的“掘金计划”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当中。于是在炒烂了IP的概念之后,又整齐一致地将目光锁定在了“二次元”身上。
 
一大拨漫改影剧、游改影剧纷纷出现,甚至还有专门针对二次元人群开发的原创影剧综艺,只为快速抢滩市场。然而当从业者们对二次元的概念还固化于ACGN的平面亚文化圈,并为如何破次元壁进行影视化烦恼时,有没有想过也许二次元只是国人照搬日漫的一个“伪概念”?
 
今年1月23日的“2018中国泛娱乐产业高峰论坛”上,阅文集团副总裁罗立曾围绕“二次元的未来方向与机遇”的主题,提出了不能将二次元视为独立于泛娱乐的小众亚文化,这是一种“自我封闭”的想法。
 
在这方面,《泡芙小姐》动画导演皮三有着相同的见解。“过早把受众分隔成二次元、三次元,这是不对的。首先喜欢《泡芙小姐》动画的人群就不完全是二次元人群,而且我不是按二次元动画来设定的,我是从人物性格出发做的形象设计,与日漫都不同。我一开始就没有次元壁的概念,我也不希望中国动画人过早进入次元壁的概念。我们没必要复制日本动漫的路,要按照中国自己的方式来走。动画就是一种年轻人喜欢的文化产物,就是一个产品。”
 
《泡芙小姐》动画采用了场景实拍和三维立体动画人物相结合的制作手法,在进行影视改编时,这个IP不仅具有形象鲜明的可视化角色利于跨界开发的优势,而且因为动画本身的弱序式特点,反而赋予了影视改编更多的可发挥空间。
 
皮三导演向犀牛娱乐表示,“我还是希望保留动画弱序式的风格,而且动画是系列片,剧情比较独立,所以影视化相当难改。所以我就跟制片人说只需要保留泡芙小姐和她的几个闺蜜的人设就行了,至于电影情节可以重新创造。因为动画本来就不是强故事性的,所以影视改编不是基于故事架构,而是在于人设。泡芙小姐就是女性的一个精神符号。”
 
这部取材自《泡芙小姐》动画的同名电影已经于2月9日上映,由张歆艺自导自演,这也是她的导演处女作。影视圈众多明星为其打call,足以见证“泡芙小姐”IP的强大影响力。
 
皮三认为,影片关于“爱情是一次大冒险”的主题是最吸引自己的地方,这也正是对动画精髓的保留。
 
“因为闪婚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对抗,所以人们一般都对闪婚有“敌意”,但是这个故事力量就在这。现在的人谈恋爱要考虑很多的东西,加在爱情上的筹码太多,我们都期望通过附加的东西来得到爱情,但忘记了爱情原本的样子,这个是电影和动画都在探讨的问题。”
 
除了改编成电影,根据《泡芙小姐》动画改编的同名系列剧也于日前开机。作为伴随女性成长的一个动画IP,系列剧“操刀者”自然也深谙粉丝心理,无论是在演员表演中还原泡芙小姐人物形象的特质,还是将动画情节融入到系列剧中,都是在对系列剧无法直接翻拍动画的遗憾之上所做出的让观众找回动画当中熟悉味道的一种弥补。
 
“泡芙小姐”系列剧延展空间更大情感是都市女性生活的永恒主题
 
“泡芙”电影热映,同名系列剧《泡芙小姐》也于近日举行了开机仪式。“相比动画,系列剧的制作难度更大。我们要敢于尝试新理念,在细节处理上让观众体会到我们的独特之处,做到让大家眼前一亮。《泡芙小姐》在探索新的剧作创作模式的同时,也会努力提高团队创作和工作水平。”皮三说到。
 
系列剧《泡芙小姐》中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子(泡芙、小若、玛丽、十三妖)分别代表了四种当下都市年轻女性的特征。系列剧将设置每集一个热门话题,意在打造中国本土的欲望与都市及舒缓都市男女压力的另味鸡汤;情节围绕每集主话题展开、人物性格也伴随剧集而丰满。该系列剧不局限于男女的情感故事,也包含女生之间的情感相处,更生活、更多元地展示出情感大类别,突破以往女性情感类剧目只局限于爱情的单元式探讨,将情感经济学、人伦价值观等讨论也融入其中。
 
“电影和剧集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相比电影,剧集的优势是可以有更加充分空间去阐述和表达我们的情感、价值观。”皮三认为,除了展示表层的现代都市男女生活,《泡芙小姐》更想传递的是对情感价值观的讨论,甚至是情感背后种种社会现象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