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中国化”数典忘祖,严重扭曲台湾学生的认知与视野,影响台湾年轻人的竞争力。 | 最新香港11月5日电/闽南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暨华侨大学心理文化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陈睿腾博士在中评智库基金会主办的《中国评论》月刊9月号发表专文《台湾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去中国化”分析》,作者表示:本研究旨在探究台湾高中历史教材中“去中国化”手法对青少年身份认同的影响。通过梳理台湾历史课程大纲与教材的演变,我们深度分析了两个不同版本教材的叙事方式。研究发现,目前台湾高中历史教材普遍运用“历史相对化”、“贬低评价中国历史”及“从非中国的视角阐述历史”三种叙事方式,这些手法剥离了台湾历史与中国历史的联系,使青少年对中国历史的理解产生误解,从而削弱了他们的身份认同。这一发现对于加深对青少年身份认同问题的理解,并提出有效推进两岸青少年交流与理解的建议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内容如下: 一、绪论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少年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产生了疑惑。尽管他们生活在台湾,也是华人的一部分,但他们的身份认同感不断减弱。这一现象对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身份认同作为铸牢民族共同体的核心,是国家统一的基石,决定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之路①。
针对这一重要问题,学界已经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概括为两类,第一类是对“去中国化”手法的研究。这类研究揭示了近十年来台湾历史教材的编撰变迁,展现了其如何采用“去中国化”的手法②,逐步将台湾历史从中国历史中剥离③,进而灌输给台湾青少年一种错误的历史观,切断了台湾与大陆的连续性和不可分割性④。
第二类是教材研究,包括课程大纲研究和历史教材研究。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去中国化”手法的具体实现方式。对于课程大纲研究,学者们详细分析了台湾义务教育课程大纲的变化,如台湾历史内容的大幅度增加,以及中国史内容的逐渐简化甚至删除⑤。这种在课程大纲上的“去中国化”做法削弱了台湾青少年对祖国的认识和联系⑥。在历史教材的研究中,学者们探究了台湾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材,发现民进党人士在台湾中小学教科书中,尤其是历史教科书中,逐步删除有关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内容⑦,利用“去中国化”手法影响了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⑧。 |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 |
编辑:DEF168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