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有了这种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精神,才能打造出文艺精品。这不仅是创作方法问题,更体现创作态度,值得我们年轻演员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对青年文艺工作者提出期许:“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作为一名95后青年演员、本次文代会年轻的代表,我深受鼓舞。
2020年,我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考入中国煤矿文工团,完成了从学生到剧团演员的身份转变。第二年,我参与了大型音乐诗剧《血沃中华》的复排,扮演战斗英雄董存瑞。
舞台表演和影视剧表演有很大不同。舞台表演直接面对观众,作品一气呵成,中间没有停顿,也不像影视剧有剪辑、后期制作,因而对我来说更有压力。说实话,第一次站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又是扮演董存瑞这一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我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如何将人们敬仰的英雄在舞台上“立”起来且有新意?我决定抓住人物青春的特质。故事开始于战斗的短暂休息,爆破连年轻的战士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畅想着新中国的样子。无论是继续学业还是回乡务农,每个战士的心愿都是那么朴实、可爱,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的浓浓眷恋和拳拳热爱。最后,每个人的愿望汇聚成一句“我愿用我的命换新中国的命”,响彻舞台。说完这句话,我的身体情不自禁地颤抖,与角色产生极大共情。
战争突然打响,爆破连的战士们争先恐后地请战。“我是共产党员”“我是爆破先锋”“我是爆破组长”“我的战斗经历长”……战壕里青春血脉偾张。最艰难的任务最终落在董存瑞肩上。舞台剧的高潮,董存瑞动情地说:“遗憾的是,我只能为祖国牺牲一次。”然后,他毅然决然地举起炸药包,喊出那句响彻云霄的:“为了新中国,前进!”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脚深深扎根在舞台上,所有力量由下而上传至心脏,一股热流在全身涌动,心中默念:革命前辈们,这盛世,如您所愿,甚至,比您想象得更好。
为了演好革命历史人物,我查阅大量历史资料,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让观众感受到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共产党员的坚定与执着,青年人的青春与热血。我之前参加过体验军营生活的电视节目,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但在拍摄前,我依然提前进组,再次接受军训。新中国成立前,军装、枪械甚至军姿等和现在有差别,只有做足功课,才能让角色更可信、可感,更能把观众带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年轻演员阅历有限,需要不断充电,补好“生活”这门课。在与影视界前辈合作过程中,我会不断向他们取经。比如在拍摄《我和我的祖国》时,我发现田壮壮老师特别注意角色的帽子、衣服、鞋子等服饰样式是否和年代相符,甚至考虑角色职业,连指甲缝中有灰的细节都不放过。我特别喜欢电视剧《觉醒年代》,反反复复地观看。记得在一次主创分享会上,扮演鲁迅的演员曹磊老师说,鲁迅时常拿在手上的刻刀、因抽烟而熏黄的手指,就是他在仔细揣摩角色后专门保留的细节。虽然这些细节未必会被观众注意到,但体现了演员“戏大于天”的艺术追求。正是有了这种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精神,才能打造出文艺精品。这不仅是创作方法问题,更体现创作态度,值得我们年轻演员学习。
演员既普通又特殊。说普通,是因为这只是一项职业,褪去舞台的光环,大家都是普通人,所以一定要怀揣一颗平常心;说特殊,是因为演员是公众人物,其自身修养不是一己私事,一举一动都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文艺对年轻人吸引力大,影响也大。作为一名青年文艺工作者,本来就和青少年联系得十分紧密,所以更要做好榜样。我将继续汲取生活养分,精进表演艺术,和年轻朋友共同进步,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所长,贡献力量,唱响昂扬向上的青春之歌。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